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08335)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海燕杨明陈晓燕卢燕香郑琴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栀子
  • 3篇栀子苷
  • 2篇微球
  • 1篇药制剂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载药
  • 1篇载药微球
  • 1篇制剂
  • 1篇乳化溶剂挥发...
  • 1篇乳酸-羟乙酸...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黏膜
  • 1篇羟基乙酸
  • 1篇稳定性
  • 1篇相色谱

机构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杨明
  • 6篇张海燕
  • 5篇陈晓燕
  • 3篇万娜
  • 3篇许润春
  • 3篇郑琴
  • 3篇卢燕香
  • 2篇郭兆荣
  • 1篇付丽娜
  • 1篇张明令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方法: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考察在不同循环液的体积、流速、药物浓度等条件下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结果:栀子苷在鼻黏膜洗出液中稳定性良好,当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2.5 mL.min-1时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不随药物浓度发生变化。结论: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点,吸收速率常数K为4.20×10-3。
万娜张海燕许润春郑琴杨明
关键词:栀子苷鼻黏膜
黄芩苷纳米粒制备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苷纳米粒的方法。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对黄芩苷原料药进行包合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以浓度为10 mg/ml的聚合物,pH值7.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内水相,油相中加入丙酮制成的纳米粒粒径可控、包封率可达50%以上。结论:该方法制成的纳米粒较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制备黄芩苷纳米粒的一项新工艺。
卢燕香张海燕郭兆荣付丽娜陈晓燕张明令杨明
关键词:乳化溶剂挥发法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微球控制体外释放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状况,有利于筛选出更理想的处方及工艺。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微球制剂释药速度的体外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使体外释放获得的数据能与体内数据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实验是常用的微球制剂体外释药速度的评价方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后就能以体外实验代替体内实验来测定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根据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释药时间,
卢燕香张海燕郭兆荣陈晓燕杨明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体外释放微球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制剂的体内外评价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脑靶向性鼻腔给药制剂的系统评价方法做一综述,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许润春陈晓燕张海燕卢燕香杨明
关键词:脑靶向鼻腔给药脑屏障
栀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考察栀子苷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冷冻(-20℃)、冷藏(4℃)、37℃、60℃];缓冲液种类[磷酸盐(pH6.2、pH7.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pH8.6);硼酸盐(pH9.3)];光照及超声(200,400,600 W)等因素对栀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栀子苷溶液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32.01C+6.128,r=0.999 9。栀子苷在质量浓度0.32~80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符合要求。栀子苷溶液在冷冻(-20℃)、冷藏(4℃)、37℃时,30d内基本稳定,60℃时,10 d后药物开始降解;在pH6.2~9.3的各缓冲液中96 h内基本稳定;光照24 h对药物的稳定性也基本无影响;以200 W功率超声20 min,栀子苷溶液基本稳定,以400 W和600 W功率超声时,12 min后药物开始降解。结论栀子苷溶液的稳定性良好,在常温及光照下基本稳定性,在药学及临床上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张海燕陈晓燕万娜郑琴杨明
关键词:栀子苷稳定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栀子苷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优化栀子苷(Geniposide)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改进的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HPLC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微球的包裹情况。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微球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圆整,载药量为6.15%,包封率为58.84%,DSC分析结果表明栀子苷能被PLGA材料有效包裹。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栀子苷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海燕万娜许润春陈晓燕郑琴杨明
关键词:栀子苷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