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6513)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路新华崔晓兰石英李业英蒋沁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色组
  • 3篇曲霉
  • 3篇分子鉴定
  • 3篇产生菌
  • 2篇系统学
  • 2篇菌素
  • 2篇分子系统
  • 2篇分子系统学
  • 1篇嗜碱
  • 1篇嗜盐
  • 1篇培养基优化
  • 1篇株产
  • 1篇转录间隔区
  • 1篇弯头
  • 1篇微波
  • 1篇微波处理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机构

  • 3篇华北制药集团...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业英
  • 4篇路新华
  • 3篇崔晓兰
  • 2篇蒋沁
  • 2篇石英
  • 2篇张华
  • 1篇丁彦博
  • 1篇王福生
  • 1篇单越琦
  • 1篇徐岩
  • 1篇王亚婷
  • 1篇赵颖
  • 1篇赵颖
  • 1篇穆云龙
  • 1篇赵宝华
  • 1篇刘静
  • 1篇马瑛
  • 1篇蔡超靖
  • 1篇贺建功
  • 1篇郑智慧

传媒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蛇孢菌素产生菌F02Z2172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从厦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生蛇孢菌素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02Z2172。通过对其宏观特征、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将其鉴定为伪弯头曲霉,并对伪弯头曲霉与焦色组内其他菌种的...
李业英石英路新华崔晓兰赵颖刘静张华贺建功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文献传递
一株产蛇孢假单壳素真菌F02Z2172的形态和分子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从厦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生蛇孢假单壳素(Ophiobolins)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02Z2172。通过对其宏观特征、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ITS、Calmodulin和β-tubulin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伪弯头曲霉,并对伪弯头曲霉与焦色组内其他菌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由伪弯头曲霉产生蛇孢假单壳素还是首次报道。
李业英石英路新华崔晓兰马瑛赵颖刘静张华
关键词:转录间隔区
蛇孢菌素产生菌F02Z2172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从厦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生蛇孢菌素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02Z2172。通过对其宏观特征、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将其鉴定为伪弯头曲霉,并对伪弯头曲霉与焦色组内其他菌种的...
李业英石英路新华崔晓兰赵颖刘静张华贺建功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文献传递
微波处理对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微波处理对于分离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的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7份海泥样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3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具有嗜碱和嗜盐特性的海洋放线菌。【结果】微波处理后的7份样品中,4份样品中嗜碱海洋稀有放线菌和3份样品的嗜盐海洋稀有放线菌数量极显著提高;7份样品中的嗜碱、嗜盐海洋小单孢菌属、游动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等稀有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不同样品中新分离到链孢菌属、小双孢菌属、链孢囊菌属及其他未鉴定的海洋稀有放线菌,分离到属的数量提高了1-4个。【结论】微波处理不仅显著提高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数量,而且明显增加了海洋稀有放线菌的分离种类。
丁彦博蔡超靖穆云龙单越琦路新华蒋沁
关键词:微波嗜碱嗜盐海洋放线菌
壳二孢氯素产生菌的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2012年
目的对壳二孢氯素产生菌F05Z0761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培养基优化,提高其发酵单位。方法首先通过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发酵培养基筛选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等方法提高发酵单位。结果 F05Z0761经形态学鉴定显示该菌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并得到了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即:淀粉1.8%、葡萄糖2.5%、棉籽粉1.9%、热榨黄豆饼粉0.8%和KH_2PO_40.2%,发酵单位较对照提高了4.38倍。结论由镰刀菌属产生壳二孢氯素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并将响应面实验设计应用于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中。
李业英崔晓兰石英徐岩路新华郑智慧蒋沁
关键词:镰刀菌属响应面法
Butyrolactones,inhibitors of 5-lipoxygenase from fungal metabolites被引量:1
2010年
In our ongoing search for new inhibitors of 5-lipoxygenase(5-LOX) from microbial resources,Aspergillus F06Z-509 was found to produce active components.Three active compounds named F06Z-509-A,B and C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butyrolactoneⅡ,ⅠandⅢby NMR and MS data analyses.They showed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5-LOX with IC50 of 21.43, 22.51 and 11.83μg/mL,respectively.Butyrolactones are shown to be inhibitors of 5-LOX for the first time.
王福生可爱兵朱京童李业英路新华郑智慧张华马瑛任晓王亚婷赵宝华
关键词:BUTYROLACTONES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N01WB-352A、B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筛选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抑制剂,为新的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IMPDH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发现阳性菌株;对阳性菌株的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并通过综合波谱解析确定其结构;然后利用多种相关细胞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筛选得到两个活性化合物N01WB-352A、B;它们对IMPDH的IC_(50)分别为6.01μmol/L和1.40μmol/L。在细胞毒活性测定中,它们对多种相关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值如下:对一系列人源癌细胞在11.6~556nmol/L之间;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为185nmol/1L,和147nmol/L:对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为546nmol/L和425nmol/L。另外,它们对人正常胎肝细胞L02在100μmol/L浓度下未显示出增殖抑制。结论 N01WB-352A、B为特异性的IMPDH抑制剂,国内外未见报道。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显示它们具有一定的开发成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潜力。
任晓路新华郑智慧张雪莲朱京童范玉玲丁彦博蒋沁段宝玲
关键词:活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