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38302)

作品数:33 被引量:269H指数:9
相关作者:武胜利李建涛胡雪瑛潘蕾夏黎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千叶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气温
  • 6篇湖流
  • 6篇博斯腾湖流域
  • 5篇焉耆盆地
  • 5篇生态
  • 5篇突变检验
  • 5篇盆地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极端气温
  • 4篇风速
  • 3篇日照时数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
  • 3篇气候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2篇地下水
  • 2篇需水
  • 2篇需水量
  • 2篇蒸散

机构

  • 3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4篇新疆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千叶大学

作者

  • 15篇武胜利
  • 4篇李建涛
  • 4篇夏黎
  • 4篇胡雪瑛
  • 4篇潘蕾
  • 3篇海米提·依米...
  • 2篇祖皮艳木·买...
  • 2篇李新国
  • 2篇叶茂
  • 2篇葛欢欢
  • 2篇罗兰
  • 2篇李京龙
  • 1篇崔保山
  • 1篇麦麦提吐尔逊...
  • 1篇魏彬
  • 1篇王庆峰
  • 1篇刘彬
  • 1篇许宁
  • 1篇王勇辉
  • 1篇徐文海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中国沙漠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北京农业(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里雅绿洲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3年
借助MATLAB7.0对新疆克里雅绿洲225个土壤样品的土壤含水量和28组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处理,用线性回归法和多重回归法对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cm、15~20cm、45~50cm和0~50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7、-0.8580、-0.8551和-0.8574;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上而下其关系逐渐增强,其中以15~20cm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最强;由多重回归分析确定经验方程,其判定系数达到0.6631,说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可作为评估地下水开采利用与调控的依据。
魏彬海米提.依米提王庆峰许宁李建涛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
1961-2013年新疆博斯腾湖流域风速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新疆博斯腾湖流域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为该流域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的气候变化背景。[方法]采用常规统计方法、M-K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3年新疆博斯腾湖流域4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3a来博斯腾湖流域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平均每10a减小0.092m/s;空间分布上除冬季外,均表现为湖周边平原、盆地地区变化幅度大,北部、西北部山区变化幅度小,冬季恰好相反。该区年均日照时数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9.11h,1985/1986年发生突变;流域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小。[结论]该区域风速和日照时数之间相关性较好。
武胜利刘强吉潘蕾夏诗书夏黎虞游毅
关键词:博斯腾湖流域风速日照时数小波分析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soil salinity in a typical irrigation area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被引量:1
2016年
Characteriz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is tremendously important for a variety of agr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 arid irrigation area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the Ili River Irrigation Area by applying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oil salinity varied widely, with maximum value of 28.10 g/kg and minimum value of 0.10 g/kg, and was distributed mainly at the surface soil layer. Anions were mainly SO42- and Cl-, while cations were mainly Na+ and Ca2+; (2) the abundance of salinity of the root zone soil layer fo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grassland > cropland > forestland. The abundance of salinity of root zone soil layers for different period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March > June > September; (3) the spherical model was the most suitable variogram model to describe the salinity of the 0-3 cm and 3-20 cm soil layers in March and June, and the 3-20 cm soil layer in September, while the exponential model was the most suitable variogram model to describe the salinity of the 0-3 cm soil layer in September. Relatively strong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existed for soil salinity due to lower nugget effects; and (4) the maps of kriged soil salinity showed that higher soil salinity was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and lower soil salinity was distributed in the marginal parts. Soil salinity tended to increase from the marginal parts to the central parts across the study area. Applying the kriging method is very helpful in detecting the problematic areas and is a good tool for soil resources management. Managing efforts o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n such areas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se areas to prevent future problems.
Mamattursun EzizMihrigul AnwarXinGuo Li
关键词:VARIATIONGEOSTATISTICS
艾比湖湿地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选择艾比湖湿地的博尔塔拉河、精河下游河岸带为研究区域,针对土壤中的碱解氮进行定量测定,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法,讨论研究区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20、20~40和60~8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分别为47.60%、49.98%和58.21%,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40~60 cm和80~100 cm土层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分别为3.64%和22.69%,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0~100 cm各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16、37.26、30.22、20.35和17.80 mg/kg,经统计分析15~20 mg/kg的样本频数最多,表明研究区碱解氮含量整体偏低,属于极缺乏性。土壤碱解氮垂直分异规律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碱解氮含量水平分异规律为:博河区域〉精河及精河东部区域〉博、精河间的中部区域。
艾尤尔.亥热提王勇辉海米提.依米提
关键词:艾比湖湿地碱解氮
1961—2013年南疆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究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采用一元线性拟合、5年滑动趋势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南疆地区2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3年日照时数年、季、月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年日照时数以25.7 h/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除春季以外,其余各季均呈下降趋势,冬季和秋季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贡献最大,夏季最小。年日照时数高值区位于东部哈密和吐鲁番,低值区位于北部的巴伦台、巴音布鲁克及西南的和田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突变,略滞后于全国和西北地区。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及水汽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强吉武胜利徐珊贾阳
关键词:南疆日照时数突变检验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5个国家气象地面基准站1961—2013年最低、最高气温及年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逐日资料,通过累计距平法、滑动平均、线性回归法,对该流域DTR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气温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各地年、年代DTR总体上呈减小趋势,除阿勒泰市以外,其余各地减小趋势显著;四季DTR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年DTR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呈减小趋势。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最低气温的快速升高和最高气温的缓慢升高是额尔齐斯河流域DTR减小的直接原因。年均DTR与热力因子中的平均气温、动力因子中的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热力因子中的日照时数、水分因子中的降水量、动力因子中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影响流域DTR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关联性最强的是平均气温,其次是降水量。影响各地DTR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刘强吉武胜利
关键词:气候变化额尔齐斯河流域
54年来和田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和田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为该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1960—2013年和田地区潜在蒸散量呈"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2.74mm/a,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四季潜在蒸散量表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的减小趋势最显著;潜在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潜在蒸散量在1980年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并存在21年的第一主周期和12年的第二主周期;平均风速的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胡雪瑛武胜利刘强吉房靓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气候因子
1962-2013年新疆阿勒泰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5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气象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9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2年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阿勒泰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0.40、0.29、0.58℃·(10a)^-1;秋、冬季上升幅度最大。(2)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高值、暖昼、暖夜以不同的速率上升(增加),分别为0.19℃·(10a)^-1、0.58℃·(10a)^-1、1.45d·(10a)^-1、3.37d·(10a)^-1。气温日较差以-0.29℃·(10a)^-1的速率下降;生长季长度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3.31d·(10a)^-1。暖日、暖夜在四季均呈上升趋势。除极端最高气温和生长季长度外,其他指数均有50%以上的站点呈上升趋势。(3)极端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极低值分别以0.68、0.48℃·(10a)^-1的速率上升;冷昼、冷夜、冰日、霜日均呈下降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1.57、-3.69、-1.79、-4.40d·(10a)^-1。仅冷夜、霜日两个指数在所有站点显著下降。(4)冷指数的减小幅度大于暖指数的增大幅度,夜指数的减小幅度大于昼指数的增大幅度。
吕婷武胜利葛欢欢李京龙
关键词:极端气温
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1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2)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821 4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67 300.0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59%,达45 900.0万元,每年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达30.23元/hm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来自水域、湿地总面积的增加,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动最大,其变化率高达14.94%;(3)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娱乐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原材料;(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海米提.依米提祖皮艳木.买买提李建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功能焉耆盆地
近50年开都河流域下游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开都河流域下游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三个气象站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线性趋势函数,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焉耆县、和静县与和硕县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拟合增长率分别为0.366℃.10a-1、0.256℃.10a-1、0.033℃.10a-1。(2)和硕县月平均最低气温呈现下降趋势,而焉耆县与和静县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从季节年际变化来看,三个县四季气温均有增加趋势,冬季增温明显,秋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相似。(3)三个县年降水量距平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特征,降水量有微弱增多趋势。(4)和静县与和硕县两站气温异常,焉耆县降水异常,气温突变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突变发生较频繁。
李新国阿斯耶姆.图尔迪刘彬海米提.依米提
关键词:降水气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