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21340)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许力生陈运泰刘超许忠淮李春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断层
  • 3篇断层参数
  • 3篇震源
  • 2篇地震
  • 2篇震源机制
  • 2篇矩张量
  • 2篇矩张量解
  • 2篇W
  • 2篇M
  • 1篇震源时间函数
  • 1篇资料反演
  • 1篇经验格林函数
  • 1篇格林函数
  • 1篇反演
  • 1篇INSAR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许力生
  • 3篇陈运泰
  • 2篇刘超
  • 1篇赵华
  • 1篇冯万鹏
  • 1篇李春来
  • 1篇许忠淮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9年8月3日加利福利亚湾地震快速矩张量解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8月3日17点59分56秒协调世界时(UTC),在加利福利亚湾发生了MW6.9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27°、倾角81°、滑动角179°的节面是地震发生的断层面.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震源机制断层参数
2009年8月9日日本伊豆群岛地震矩张量解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8月9日10点55分56秒协调世界时(UTC),在日本本州以南的伊豆群岛地区发生了MW7.2地震,震源深度303km.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88°、倾角90°、滑动角79°的节面是地震发生的断层面.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震源机制断层参数
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PLD方法及其对2005年克什米尔M_w 7.6地震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重构用于确定视震源时间函数有效持续时间的判别函数,对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 PLD 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改进后 PLD 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将 PLD 方法应用于2005年克什米尔 M_w 7.6地震及具11个余震的1887条记录,在84个台站处获得了这次地震的视震源时间函数.分别平均从不同台站的 P 波、S 波、Rayleigh 波和 Love 波中得到的视震源时间函数,获取了主震的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对视震源时间函数的分析表明,2005年克什米尔 M_w 7.6地震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5 s,这是一次"急始型"地震,总体上表现为圆盘形破裂.但有迹象表明,破裂在初期有向西北方向发展的单侧传播趋势.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经验格林函数
利用InSAR资料反演2008年西藏改则M_w 6.4和M_w 5.9地震的断层参数被引量:19
2009年
2008年1月9日在我国西藏改则发生了一次M_w6.4地震,随后有40次3.5级以上余震发生,其中最大的一次为1月16 H的M_w 5.9余震.本文处理了ENVISAT ASAR两轨(升轨和降轨)同震资料,精确确定了同震地表位移的空间分布;随后利用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拟确定了上述事件的断层面参数;最后,基于非均匀滑动模型反演确定了两次地震断面上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M_w 6.4主震断层为走向218°、倾角52°的西倾断层,最大滑动量约1.9 m,出现在地表以下约7.6 km处;而M_w 5.9余震发生在主震断层西3.2 km的地方,发震断层为走向200°、倾角59°的西倾断层,最大滑动量约1.0m,出现在地表以下约3.9 km处.
冯万鹏许力生许忠淮李振洪李春来赵华
关键词:断层参数INSA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