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098)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范琦王林美李树英岳冬梅叶博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柞蚕
  • 3篇细胞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细胞
  • 2篇核型多角体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病毒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柞蚕核型多角...
  • 1篇柞蚕蛹
  • 1篇细胞培养
  • 1篇发育时期
  • 1篇感染性
  • 1篇不同发育时期
  • 1篇蚕蛹

机构

  • 3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张波
  • 3篇赵振军
  • 3篇叶博
  • 3篇岳冬梅
  • 3篇李树英
  • 3篇王林美
  • 3篇范琦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蚕业科学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柞蚕血球细胞体外培养及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研究
2012年
分别采用Grace、TC-100和MGM-448加20%胎牛血清和10%苯基硫尿做为细胞原代培养基,在27℃,pH 6.2~6.4的条件下,对5龄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血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细胞在培养1 h后基本贴壁,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三种培养基细胞形态各异,原代培养的细胞主要是椭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进行了45 d培养试验,观察结果表明:三种培养基中Grace培养基优于其他两种,其新生细胞增殖较快,细胞透明,大约10 d左右即基本长满瓶底,15 d进行第一次传代,传代培养细胞主要以园形和椭圆形为主。利用Grace培养基培养传代第2代的细胞进行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的感染实验,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呈现出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感染7 d细胞感染率可达75%。
岳冬梅王林美李树英范琦叶博赵振军张波
关键词:柞蚕细胞培养核型多角体病毒
细胞培养基MLM-45及培养条件对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选择柞蚕5龄幼虫以及前滞育期、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中期、后期的柞蚕蛹分离卵巢细胞,利用新研制的柞蚕细胞培养基MLM-45,在不同温度、pH值及渗透压条件下进行柞蚕卵巢细胞的体外培养,探究最佳培养条件及卵巢细胞取材的最佳发育时期。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用MLM-45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活力,当在27℃、pH 6.3、渗透压325 mOsm/kg的条件下培养30 d时,上述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并且5龄幼虫、前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的卵巢细胞出现了增殖,其增殖率分别为54%、64%和2%,滞育期及解除滞育后发育中期和后期的卵巢细胞存活率也分别达到99.6%、96.6%和92.4%。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培养2个月后其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尤以5龄幼虫和前滞育期蛹卵巢细胞的培养效果最好,细胞增殖7~8倍,是适于以MLM-45培养基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
王林美李树英岳冬梅范琦叶博赵振军张波
关键词:柞蚕卵巢细胞发育时期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柞蚕蛹卵巢细胞感染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及形态发生机制,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体外培养柞蚕蛹卵巢原代细胞,ApNPV病毒悬液感染细胞,测定细胞感染率及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ApNPV感染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ApNPV感染柞蚕蛹卵巢细胞5 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发现细胞胀大,细胞内有多角体病毒出现;感染7 d,细胞内多角体病毒数量增多,细胞感染率为40.2%,细胞上清液中无包涵体病毒(NOV)效价滴度为6.95×105TCID50/mL。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早期表现为细胞核膨大,而后核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套膜形成病毒束,发育为成熟的病毒粒子,众多病毒粒子同时封存在一个折光性强,具有蛋白质性质、直径在0.7-10μm的多角体中。得出结论,ApNPV对柞蚕蛹卵巢细胞高度敏感,其在柞蚕蛹卵巢细胞内复制为典型的杆状病毒非同步复制。
王林美岳冬梅李树英范琦叶博赵振军张波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卵巢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