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574)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瞿涤吴旸韩聪娄强王家学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表皮葡萄球菌
  • 1篇生长期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生物学功能研...
  • 1篇不同生长期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篇吴旸
  • 2篇瞿涤
  • 1篇孙志平
  • 1篇朱涛
  • 1篇王家学
  • 1篇娄强
  • 1篇韩聪
  • 1篇刘敬然
  • 1篇许涛
  • 1篇李达文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arlS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arl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组氨酸激酶arlS基因删除对细菌生物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ermB)的pBT2-△arlS质粒,随后将电转入表皮葡萄球菌1457的重组质粒在43℃条件下振摇培养,筛选表皮葡萄球菌1457菌株的arlS缺失突变株(SE1457-△arlS);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方法检测arlS删除突变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检测A595值观察其生长曲线,检测过夜培养上清液对菌细胞裂解的活性,并用0.1%TritonX-100诱导细菌自溶的方法检测SE1457-△arlS突变株的自溶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BT2-△arlS质粒,利用同源重组基因删除的方法表皮葡萄球菌1457 arlS基因被删除。△arlS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长曲线基本相似,提示arlS基因删除对细菌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SE1457-△arlS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明显低于野生株,降低90.96%;在0.1%Triton X-100诱导下SE1457-△arlS基因删除突变株的裂解率为97.83%,野生株为55.38%;而△arlS突变株过夜培养上清液对靶细菌裂解的活性则低于野生株,其裂解率为20.50%,野生株为56.12%。结论表皮葡萄球菌arl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arlS基因可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菌细胞自溶以及胞外细菌裂解酶的活性。
王家学朱涛娄强吴旸韩聪瞿涤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
ArlR反应调节蛋白在表皮葡萄球菌不同生长期表达的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是寄居在人体和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因可在医疗植入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biofilm)而具有致病性。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可调控生物膜形成,但其调控机制在SE中研究甚少。本课题对arlRS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反应蛋白ArlR在细菌不同生长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研究。首先构建ArlR原核表达质粒,用纯化重组ArlR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ArlR抗体,免疫D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抗-ArlR血清效价〉1∶100000。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rlR在SE1457野生株不同生长期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rlR在2h表达量较低,到4h达高峰,6-10h表达量较4h降低。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rlR基因在不同生长期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相应时间点ArlR蛋白表达水平与arlR基因转录水平一致。本研究结果为后期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arlRS对S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奠定基础。
刘敬然孙志平许涛吴旸李达文瞿涤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