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0-2002)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天元吴爱国董兴齐杨智明宋志忠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滇西
  • 1篇鼠疫
  • 1篇鼠疫宿主
  • 1篇宿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小哺乳动物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意义
  • 1篇居民区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家鼠
  • 1篇哺乳动物

机构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2篇董兴齐
  • 2篇吴爱国
  • 2篇李天元
  • 1篇赵文红
  • 1篇宋志忠
  • 1篇冯建孟
  • 1篇杨智明

传媒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滇西4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8
2003年
198 3~ 1996年对云南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 4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长期调查 ,经聚类分析 ,该地区的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 3种群落 :(1)以黄胸鼠 +大臭为主的瑞丽、陇川室内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2 )以黄胸鼠 +大臭 +小家鼠为主的盈江、保山室内和盈江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3)以黄胸鼠 +大臭 +灰麝为主的保山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 (3)为最高 (1 5 897) ,群落 (1)、(2 )较低 ,分别为 1 0 990 ,1 0 4 2 5。 4市县在同一坝区小哺乳动物室内、外唯一不能聚为同一群落的保山室外黄胸鼠数量骤减是第 3群落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亦是鼠疫在该坝区不能长期保存的原因。因此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与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吴爱国宋志忠李天元董兴齐赵文红杨智明
关键词: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聚类分析
中国滇西家鼠鼠疫宿主及媒介群落结构差异的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保山两个相邻家鼠鼠疫疫源地小哺乳动物及黄胸鼠体表蚤类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差异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用群落内的优势种构成比、多样性及聚类分析,对1982—1996年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地区捕获的27种75490只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Ⅰ[瑞丽居民区黄胸鼠(54.41%)+大臭鼢(33.37%)];群落Ⅱ[陇川、盈江居民区黄胸鼠(62.99%)+大臭嗣(23.25%)+小家鼠(10.06%)];群落Ⅲ[保山居民区黄胸鼠(48.07%)+大臭嗣(19.56%)+灰麝鼢(14.37%)]。两地区所捕获黄胸鼠体表蚤类11种61122只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印鼠客蚤(83.51%)+野韧棒蚤(13.86%)];群落ii[陇川、盈江居民区印鼠客蚤(74.42%)+缓慢细蚤(22.94%)];群落iii[保山居民区缓慢细蚤(70.62%)+印鼠客蚤(22.70%)]。德宏地区在10个年份内,从7种宿主和5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1471株;保山地区仅在1个年份,从1种宿主和2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36株。另外德宏地区黄胸鼠、印鼠客蚤的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58.70%和78.97%;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分别为1.010和0.625。而保山地区则与之相反,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构成比都较低,分别为48.07%和22.70%;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1.471和0.829。致使蚤类群落i-iii的主要优势蚤种,由印鼠客蚤转为缓慢细蚤。结论保山地区宿主、媒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而主要宿主、媒介的构成比低,是降低该地区鼠疫流行的重要原因。
吴爱国李天元冯建孟董兴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