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1052nm03801)
-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唐鸣高海河文建川赵霞陈新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被引量:6
- 2013年
- 背景: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目的:观察多孔丝素蛋白支架原位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缺损植入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术后12周,实验组骨缺损腔表面完全被新生骨覆盖,材料无脱出;对照组骨缺损腔内充满肉芽组织,骨不连。②X射线骨密度测定:术后2,6,12周,两组骨密度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同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12周,实验组岛状新生骨及骨小梁明显增多,而且粗大而致密,材料内部明显疏松,部分区域塌陷;对照组宿主骨边缘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骨组织,但并无粗大骨小梁形成。④骨形态发生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2,6,12周,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细胞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同期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孔丝素蛋白支架用于原位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具有一定可行性。
- 唐鸣赵霞陈新崔西栋文建川高海河
-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蛋白骨密度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