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120)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廖力夫乌守巴特燕顺生雷刚徐艺玫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原虫
  • 2篇饲养
  • 2篇宿主
  • 2篇利什曼原虫
  • 2篇黑热病
  • 2篇繁殖
  • 1篇电动
  • 1篇动物病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野猫
  • 1篇疫源
  • 1篇疫源地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利什曼原...
  • 1篇症状
  • 1篇生长繁殖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6篇新疆疾病预防...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 1篇新疆和田地区...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8篇廖力夫
  • 6篇乌守巴特
  • 4篇燕顺生
  • 3篇徐兵
  • 3篇雷刚
  • 3篇徐艺玫
  • 2篇侯岩岩
  • 2篇徐秉臣
  • 2篇徐艺玫
  • 1篇徐恩洁
  • 1篇黎唯
  • 1篇热娜
  • 1篇蒋卫
  • 1篇叶瑞玉
  • 1篇孙石
  • 1篇乌秀巴特
  • 1篇于心
  • 1篇吴敏
  • 1篇乌首巴特
  • 1篇阿不里米提

传媒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抗体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rK39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夹心法(ELISA夹心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抗体用于内脏利什曼病诊断与宿主动物感染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夹心法与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ICT)同步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抗体。结果 5种家畜血清229份,7种鼠类标本238份,ELISA夹心法和rK39 ICT法抗体检测均阴性;接种利什曼原虫灰仓鼠、草原兔尾鼠标本33份,13份阳性,阳性率39.4%;塔里木兔标本119份,阳性7份,阳性率5.9%;非疫区儿童血清29份,全部阴性;疫区无内脏利什曼病症状人血清250份,4份两种方法均阳性,阳性率均为1.6%;住院内脏利什曼病病人血清67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共检测人和其他动物标本965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98.6%,阴性符合率99.9%。ICT相同显色等级的阳性标本,ELISA跨10个滴度。结论 ELISA夹心法可检测多种动物内脏利什曼病抗体,抗体滴度具有定量意义。该方法适用于内脏利什曼病诊断、疗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
雷刚徐恩洁吕天义徐艺玫张光朴热娜吐尔地窦海平凯煞尔徐秉臣廖力夫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抗体
吴氏白蛉实验室饲养繁殖实验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吴氏白蛉(Phlebotomos major)饲养繁殖方法。方法常规饲养白蛉的繁殖方法。结果在室温(27±1)℃和相对湿度50%~95%的条件下,吴氏白蛉卵孵化期为8d,1~4龄幼虫期及蛹期均为7d,羽化期为8d,羽化率为92.7%,雌雄性比为1.675:1,单匹吴氏白蛉产卵数平均48个,完成一个生活史最少需要55d。结论按常规的白蛉饲养繁殖方法在实验室内可以完成吴氏白蛉的生活史。
廖力夫燕顺生乌守巴特徐艺玫章建民孙丽伟
关键词:白蛉饲养繁殖
2005年自新疆巴楚县婴儿黑热病患者中分离出1株利什曼原虫被引量:4
2005年
廖力夫孙石乌首巴特侯岩岩燕顺生热娜徐秉臣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
荒漠型黑热病主要症状及应用斯锑黑克治疗效果
目的覌测荒漠型黑热病主要症状及应用斯锑黑克治疗效果。方法 rk39金标法和rk39ELISA夹心法检测黑热病抗体,B超仪测量脾脏的厚度和长度,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及主要生化项目。斯锑黑克(Sodium Stibogluc...
徐兵杜春辉杜希利雷刚廖力夫
文献传递
塔里木野猫
2005年
蒋卫廖力夫阿不里米提乌秀巴特
关键词:野猫猫科动物保护动物动物病
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宿主动物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并查找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动物。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黑热病宿主动物的5个标准,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查明荒漠型黑热病患者被感染的主要生境;采集疫区不同生境优势动物,以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筛查抗体阳性动物;调查疫区不同生境白蛉密度和传播媒介吴氏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率;采用特殊培养基和敏感动物从患者、阳性动物和吴氏白蛉中分离利什曼原虫,开展分子遗传学相似性鉴定;以吴氏白蛉开展优势动物吸血实验,查找吴氏白蛉的供血宿主;对照黑热病宿主动物的5个标准,根据上述实验调查结果,采用排除法确认天然宿主动物,同时确认荒漠型黑热病疫区的核心区;黑热病暴发时在核心区及其周边以杀虫剂灭蛉,与对照区比较,根据两个区的实际控制效果和时间,最后确定宿主动物。结果荒漠型黑热病患者被感染的生境是胡杨柽柳生境及其相邻农田;胡杨柽柳生境的优势动物为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子午沙鼠(M.meridianas)、毛脚三趾跳鼠(D.sagitta)和科氏三趾矮跳鼠(S.crassicada);共获得16种动物1374份样品(野生动物1137份、家畜237份),只有塔里木兔(45/485)检出抗利什曼原虫阳性个体,从塔里木兔分离出4株利什曼原虫(4/485)。在疫区的所有生境中,只有胡杨柽柳生境中的塔里木兔的抗体阳性率和吴氏白蛉的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最高;吴氏白蛉只能吸到塔里木兔和大耳猬的血,吸血率分别为9.5%和3.3%;塔里木兔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与当地黑热病患者和传播媒介吴氏白蛉分离株的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NAGT)核基因鉴定结果显示相似性100%,属婴儿利什曼病2型;自2008年黑热病暴发以来,实验区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蛉一次,连续7年无流行,对照区流行2次,每次流行持续2年。结论所有动物中只有塔里木兔与WHO规定的黑�
廖力夫阿迪力·司马义徐艺玫乌守巴特燕顺生
关键词:宿主动物疫源地核心区
从塔里木兔体内首次分离出婴儿利什曼原虫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保存宿主。方法开展动物与传播媒介及其环境的调查。冬季采集动物样品,用ELISA筛选抗体阳性动物;接种草原兔尾鼠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离利什曼原虫;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从当地黑热病患者、动物和传播媒介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特定基因序列。结果塔里木兔和家犬有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从44只抗体阳性塔里木兔中分离出3株利什曼原虫;塔里木兔、黑热病患者和吴氏白蛉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测定的NAGT核基因序列相同,与GenBank注册的婴儿利什曼原虫AF205934一致。结论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野生宿主之一。
廖力夫燕顺生乌守巴特吴敏徐兵张勇侯岩岩雷刚
关键词:婴儿利什曼原虫宿主
荒漠型黑热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比较荒漠型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什曼虫株对BALB/c小鼠、加卡利亚仓鼠和草原兔尾鼠的感染效果,建立荒漠型黑热病动物模型。方法用2.6×105/只剂量的该杜氏利什曼虫株腹腔接种BALB/c小鼠、加卡利亚仓鼠和草原兔尾鼠,于接种29、46、90、152和217 d,观察脾脏肿大、脾脏系数(脾脏质量/体质量×100%)、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另同步用2.6×105/只剂量接种40只草原兔尾鼠,于接种12、22、35和60 d观察上述指标。结果接种217 d的BALB/c小鼠不感染该虫株,无抗体阳性和脾脏肿大;接种29 d有部分草原兔尾鼠和加卡利亚仓鼠被感染,接种90 d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78%,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和0%,脾脏肿大质量分别是正常值的10倍和2倍;接种217 d的加卡利亚仓鼠抗体阳性率为12.5%,脾脏质量是正常值的4倍。结论荒漠型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什曼虫株不感染BALB/c小鼠,草原兔尾鼠和加卡利亚仓鼠出现典型黑热病临床症状分别为90 d和217 d,前者是荒漠型黑热病动物模型的首选动物,后者是该虫株的首选保种动物。建议将抗体和脾脏系数检测作为内脏利什曼病动物模型的主要检测指标。
廖力夫罗芸史深袁江玲徐艺玫
关键词:动物模型草原兔尾鼠BALB/C小鼠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黑热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地区民丰县黑热病流行状况。方法告知同意后采血,检测黑热病抗体,美国西雅图In Bio国际公司rk39免疫层析法试条手持检测条,加样端插入被检液中,液体开始爬行时立即从被检液中取出,吸液面朝上水平...
艾德尔艾力·阿有甫麦迪妮古丽·肉则杭莹阿卜杜外力·阿伍拉雷刚徐秉臣廖力夫
文献传递
荒漠区褐家鼠的迁移方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褐家鼠在尚未开通铁路的荒漠区的迁移方式。方法利用既往调查资料和荒漠区人工水渠、农田连片程度、公路和交通工具的变化,结合不同时间段鼠类群落的变化,用排除法分析褐家鼠在荒漠区的迁移方式。结果褐家鼠随大型运输货车在荒漠区长距离迁移,沿农田或居民区迁移,>8 km距离的荒漠生境可阻碍褐家鼠迁移。结论褐家鼠在荒漠区可随大型货车迁移。
廖力夫乌守巴特燕顺生
关键词:褐家鼠迁移荒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