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604)

作品数:77 被引量:556H指数:12
相关作者:姜保国张殿英陈林付中国苏楠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5篇骨折
  • 13篇创伤
  • 11篇颅脑
  • 9篇雪旺细胞
  • 9篇小鼠
  • 8篇脑损伤
  • 7篇颅脑创伤
  • 7篇脑创伤
  • 7篇基因
  • 6篇许旺细胞
  • 6篇关节
  • 6篇干细胞
  • 5篇肱骨
  • 5篇细胞培养
  • 5篇股骨
  • 4篇蛋白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4篇生物力学

机构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姜保国
  • 13篇陈林
  • 13篇张殿英
  • 11篇付中国
  • 10篇苏楠
  • 9篇张培训
  • 9篇陈建海
  • 9篇杨明
  • 7篇江基尧
  • 7篇李兵仓
  • 7篇张建宁
  • 6篇赵玲
  • 5篇薛峰
  • 5篇李继峰
  • 5篇杜晓兰
  • 5篇谢杨丽
  • 5篇劳杰
  • 5篇金旻
  • 5篇惠国桢
  • 4篇王静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手外科杂...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Chines...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国际遗传学杂...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18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免疫反应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差异。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四组: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组(2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组(2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组(20只),PBS对照组(8只)。测定血清中IL-2及IL-10,检测移植局部CD3+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在移植后1周和1、2、3个月时,检测到移植组大鼠各个时间点静脉血中IL-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BMSCs组大鼠在移植后各时间点静脉血中IL-2水平较HUCMSCs组和HAECs组升高,IL-10水平下降(P<0.05)。四组在急性期(细胞移植后1周)移植局部均有大量CD3+细胞浸润;而在移植的慢性期(细胞移植后3个月)BMSCs组CD3+细胞浸润仍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可发生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胚胎源性干细胞较大鼠BMSCs有更低的免疫源性。
孙海伟陆士奇陈庆梅刘一韡惠国桢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免疫排斥
IGF-1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10、40、80、160 ng/ml)的IGF-1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48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划痕实验观察IGF-1对受损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PI染色观察细胞的情况,ELISA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 10 ng/ml、20 ng/ml、40 ng/ml、80 ng/ml的IGF-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IGF-1浓度为40 ng/ml、80 ng/ml的实验组与未加入IGF-1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 ng/ml的IGF-1对细胞增殖作用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40 ng/ml IGF-1作用于受损血管内皮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I染色显示实验组死亡细胞明显减少,实验组培养液上清VEGF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细胞凋亡,促进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IGF-1促进细胞分泌VEGF有关。
陈瑶伍亚民伍亚民龙在云刘媛王莉曾琳王继红
关键词:IGF-1内皮细胞存活增殖
213例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Neer分型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自2003年3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21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前x线片进行Neer分型,并与原始诊断对比,有疑问的病例通过讨论得到统一结论。结果213例骨折中,有65例(30.5%)两部分外科颈骨折(含骨折脱位),51例(23.9%)两部分大结节骨折(含骨折脱位),1例(0.5%)两部分解剖颈骨折,40例(18.8%)三部分外科颈大结节骨折(含骨折脱位),33例(15.5%)典型四部分骨折(含骨折脱位),16例(7.5%)外展嵌插型四部分骨折,5例(2.3%)头劈裂骨折和2例(0.9%)头压缩骨折。前后诊断对比发现:对于两部分骨折的诊断,此次阅片与入院时较一致;对于三部分及以上骨折,前后两次阅片差别较大。结论严格按照Neer分型的定义,并借助特殊影像学方法,绝大多数骨折可以很好地进行Neer分型。
邓磊白露张培训杨明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
利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筛选人脑创伤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人创伤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利用含325个人凋亡相关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分别检测6例创伤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6例创伤脑组织共同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类基因数为5个,均表达上调。结论基因芯片筛选出在以前的脑创伤文献中未曾报道过的凋亡相关类基因2个,对其干预有望成为脑创伤防治的新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雷平杨树源张建宁杨新宇朱涛雪亮刘辉
关键词:基因芯片创伤脱噬作用
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雪旺细胞增殖、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雪旺细胞(SCs)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巨噬细胞,利用髓鞘组织(20μg/weⅡ)使其激活;从新生1dSD大鼠坐骨神经内分离SCs(1×10^5个/ml)并培养于Transwell下室。共培养组: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加入到Transwell上室;对照组1:Transwell上室内加入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对照组2:Transwell上室内加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通过细胞计数、^3H—TdR掺入法检测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Cs表达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共培养组从新生大鼠内获取4.16×10^6个SCs,明显高于对照组1(3.83×10^6)和对照组2(3.19×10^6)(P〈0.05);3H—TdR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水平(0.2766±0.0079)明显强于对照组1(0.2268±0.0084)和对照组2(0.1929±0.0031)(P〈0.05);WB结果显示N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噬细胞对SCs的影响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可以明显促进SCs增殖,增强其表达NGF的能力。
陈建梅崔晓萍陈菁王建民许川李兵仓
关键词:巨噬细胞雪旺细胞增殖髓鞘
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医学仿真软件Mimics 10.0对股骨的CT图像进行处理,完成了股骨曲面初步的三维重建,并运用Geomagic Studio工程逆向软件进行了股骨NURBS曲面重构,建立几何模型。模拟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固定股骨颈骨折并单腿站立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进行接触分析,计算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的应力分布和股骨的位移分布。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的最大MISES应力分布为133.179~182.417 MPa,股骨的最大位移为0.367~0.864mm。提示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杨明王维胡岩王奇志陈建海张殿英傅中国姜保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8
2009年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8年3月国内外发表的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oe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抽取、汇总及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到364篇原始文献,经筛选及评价,最后收集到已发表的3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876例,其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509例,肱三头肌两侧入路367例。分析显示:肱骨髁间骨折C2及C3型患者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内固定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82.32%与79.38%)均高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70.59%与64.71%);C1型患者两种入路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篇文献报道了术后并发症。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2%(95%可信区间4.70%-4.74%),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为8.17%(95%可信区间8.13%-8.21%)。结论尺骨鹰嘴截骨较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佳。
王静姜保国张培训
关键词:肱骨骨折循证医学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意义。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新鲜肱骨远端骨折接受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按照AO分型,C2型3例,C3型9例。关节假体均为半限制型Coonrad-Morrey假体。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关节活动度、稳定性检查和肌力检查,并发症检查,Mayo肘关节评分,上肢失能评分(DASH评分),放射学评估,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结果2例患者有轻度疼痛。平均屈曲98.3°,平均伸直受限17.9°,平均旋前82.9°,平均旋后70.8°。12例患者肘关节检查均为稳定的关节。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1例伤口不愈合,2例有尺神经症状。1例肘关节屈伸肌力Ⅳ级。未发现异位骨化和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分优3例,良9例。DASH评分平均41.3分(25~75分)。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而内固定不能获得稳定固定、关节面严重破坏(骨折或者关节炎病变)预计会发展为创伤性或炎症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肘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良好功能。
姜保国陈建海张培训张殿英付中国
关键词:骨折肱骨远端
静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骨不连及骨折延期愈合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骨组织支架材料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静电纺聚合物纳米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合成聚合物及复合聚合物纺丝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提出复合聚合物电纺纤维及其改性是今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并探讨了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罗伟金旻罗凤涛陈林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骨组织工程
Role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in the bone development and skeletal diseases被引量:1
2007年
Accumulating data suggest that FGFs/FGFR1 plays essential roles in the bone development and human skeletal diseases. Conditional inactivation of fgfrl caused different phenotypes displaying in different cells or specific organs and revealed some novel functions of FGFR1 in bone development. Fgfrl mutation mainly induced 2 types of human skeletal diseases, craniosynostosis syndrome and dysplasias. Similar mutation of fgfrl in mouse model just mimicked the phenotype that happened in human. These fa- 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s. Here we mainly focused on the ad- vance of FGFR1 function in the bone development and its mutation caused skeletal diseases.
李福兵杜晓岚陈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