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71)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瑗阮萍王琦杨芳秦虹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树鼩体内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索影响树鼩体内长期感染HBV的因素。方法77只新生期和49只非新生期树鼩,分别以不同的感染源和注射方式接种HBV,部分动物加以辅助措施。接种后定期获取动物血和肝组织,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Southemblot和dot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和光学显微镜等多种方法,长期动态观察动物体内HBV感染标志的消长。结果新生期接种的树鼩中6只确定、7只疑似为持续感染,非新生期接种的树鼩无一为持续感染。单份的HBV患者或树嗣血清为效果较好的感染源;皮下注射为较好的接种途径;接种用血清先经纯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联合检测树嗣血清的HBV免疫学标志和肝组织的HBVDNA为较好的检测方案。结论不同的接种年龄、感染源、接种方法、辅助措施可影响树鼩体内慢性感染HBV的效果,合适的检测方案有助于判断和预测树鼩的感染状态。
- 王琦杨春苏建家曹骥欧超杨芳张晶晶史俊林汪多平王晓娟王佳阮萍李瑗李瑗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树鼩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鼩的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王琦李瑗
- 关键词:树鼩肝炎病毒动物模型
- 新生期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实验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新生期树鼩接种HBV后体内HBV感染标志物的长期动态。方法6只树鼩于新生期接种人HBV DNA阳性血清,每4~6周抽血1次和每6~12周做肝活体组织检查1次,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South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动态观察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感染标志物的消长,用电镜寻找肝组织内的HBV颗粒和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新生期树鼩接种后48周,3只动物(1、2和6号)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经多对引物进行的nPCR,均稳定显示HBV DNA阳性,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FQ—PCR显示血清和肝组织HBV DNA的拷贝数分别为10^3~10^4/ml和每微克肝组织总DNA 10^7~10^8拷贝;Southern blot检测显示肝组织存在HBV复制中间体HBV cccDNA和HBV单链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血清HBsAg持续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数量逐步增多的HBsAg阳性肝细胞。其中的1号动物至接种后2年每做克肝组织总DNA仍可测得10^7~10^8拷贝的HBV DNA,电镜下可见疑似HBV颗粒。另3只动物除nPCR显示肝组织HBV DNA阳性条带和FQ—PCR显示低拷贝数(每微克肝组织总DNA10^3拷贝)HBV DNA外,其余的HBV感染标志物均为阴性或一过性阳性。结论新生树鼩能够长期感染HBV,并且HBV能够在树鼢体内稳定复制和长期存在。
- 杨芳曹骥张晶晶王琦苏建家杨春欧超史俊林汪多平李瑗
- 关键词:树鼩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鼩Kupffer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树鼩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TLR)家族中的TLR2和TLR4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对Kupffer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树鼩分为确定慢性感染HBV的树鼩、疑似慢性感染HBV的树鼩和未接种HBV的正常对照树鼩。全部动物定期抽血和进行肝活检手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DNA水平;对手术切取的树鼩肝组织进行Kupffer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采用qRT-PCR检测TLR2、TLR4以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迁移实验及溶酶体荧光探针等方法分析TLR2和TLR4对Kupffer细胞迁移能力及溶酶体数量的影响。结果确定慢性感染HBV的树鼩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疑似慢性感染HBV的树鼩和未接种HBV的正常对照树鼩(P<0.05),表达水平均与动物肝组织的HBV DNA拷贝数呈负相关(P<0.05),与Kupffer细胞的细胞迁移数、溶酶体密度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Kupffer细胞中的TLR2和TLR4可能通过影响Kupffer细胞功能而参与树鼩HBV感染后肝脏病变的慢性化发展过程。
- 阮萍杨春苏建家欧超曹骥骆成漂唐艳萍秦虹孙雯李瑗
- 关键词:TOLL样受体KUPFFER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树鼩
-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杨芳李瑗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检测技术HBSAG携带者HBV感染率公共卫生问题慢性感染
- 树鼩慢性感染乙肝病毒过程中枯否细胞变化的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索枯否细胞在树鼩感染乙肝病毒(HBV)慢性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树鼩分为3组:A组6只,为前期实验已确定慢性感染HBV的树鼩;B组3只,为疑似慢性感染HBV的树鼩;C组4只,为未接种HBV的正常对照树鼩。全部动物定期抽血和进行肝活检手术;对手术切取的树鼩肝组织进行枯否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组化、溶酶体荧光探针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CD163+细胞数量、溶酶体数量、溶菌酶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1)慢性感染HBV的树鼩肝脏枯否细胞比例及肝组织内CD163+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2组(均P<0.05);(2)慢性感染HBV的树鼩肝脏枯否细胞的溶酶体荧光强度、肝组织内溶菌酶阳性细胞计数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2组(均P<0.05)。结论:枯否细胞在宿主感染HBV的慢性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阮萍肖健杨春苏建家欧超曹骥骆成漂唐艳萍秦虹孙雯李瑗
- 关键词:树鼩枯否细胞
- 树鼩肝枯否细胞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对树鼩枯否细胞(Kuffer cells,KCs)进行分离、原代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经肝活检手术分别获取6只树鼩的肝组织,后采用胶原酶体外灌注结合机械法分离肝脏细胞,经差速离心法、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KCs后进行原代培养,最后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墨汁吞噬实验及透射电镜对KCs进行鉴定。结果树鼩肝组织分离获得的KCs数量为(1.2±0.2)×106个/g肝组织,细胞活力为90%,细胞纯度达85%以上。结论本组建立的胶原酶体外灌注结合机械分离树鼩KCs的方法稳定实用,为同一研究个体的KCs进行多次分离培养和动态观察奠定基础。
- 阮萍杨春欧超骆成漂秦虹孙雯李瑗
- 关键词:树鼩枯否细胞原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