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MZ018)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伯君王龙聂鸿音张九玲黄震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西夏语“*·ja”的用法及与之相关的惯用型被引量:2
- 2016年
- 对西夏语"■·ja"在文献中的用法进行了重新梳理,重点考求了与之相关的几种惯用型,希望为学界确定此词的意义和用法提供参考。
- 孙伯君
- 关键词:惯用型西夏语
- 黑水城出土藏传佛典《中有身要门》考释
-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инв.№ 7116号佛经为藏传佛教经典《中有身要门》的西夏文译本,此经亦见于俄藏西夏文№ 2545等合抄本中。本文参照2545,对残抄本7116进行了校理,同时参考俄藏同名汉文本对全文进行了...
- 孙伯君
- 文献传递
- 论西夏诗被引量:1
- 2013年
- 西夏诗歌主要有诗集五种,除拜寺沟方塔出土的无名氏诗集外,还见于俄藏和英藏黑水城文献,总数近千首,由藏文、汉文、回鹘文、女真文、叙利亚文和西夏文写成,三至七言为主,有自己的章法和规范,其整体建构方式参照《诗经》和汉语格律诗形式。拜寺沟诗集是以西夏学士为主的朝臣写作。《新修太学歌》是政教合一的礼乐作品,可以配乐演唱。大学士梁德养整理的谚语集是我国第一部谚语集,既体现了西周以来谚的古训精神,也发挥了语的成对、说唱、比兴的形式特质。西夏文字的制造得力于佛教的传播,因此关于佛教、民族本源和生存感受记录成为西夏诗歌的主要信息内容。《解释歌义》用牙齿喉舌四音区来考量诗歌合乐规范,明显地继承体现了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是西夏现存的唯一的以语言为规则的诗学理论著作。
- 黄震云杨浣
- 关键词:诗歌
- 俄藏西夏文《大方等大集经》译注被引量:3
- 2014年
-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本《大方等大集经》有两个编号:инв.№5054和5563,文章首次刊布了这两个编号的录文,并参照北凉昙无谶汉译本对西夏本进行了翻译和校注,目的是为西夏佛教史以及西夏语言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西夏本只翻译了汉译本中的"偈",而将散文部分全部略去,这在佛经翻译中并不多见。
- 张九玲
- 关键词:西夏文佛经
- 西夏文《除念定碍剂门》考释
- 2014年
-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No2892实为'那若六法'之'拙火'修法各种'剂门'的合集,本文指出其卷首《除念定碍剂门》与《大乘要道密集》卷一之《除定障碍剂门》的内容一致,并参考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希望为学界进一步认清以《大乘要道密集》为代表的元明时期中原传入的藏密与西夏所传密教的关系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 孙伯君
-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考补
- 2016年
- 本文对俄藏编号Инв.N o.6451的西夏文《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残叶进行了介绍和释读,同时参考施护汉译本对西夏文残叶做了翻译,旨在为研究西夏佛教史以及西夏语提供一份基础性语料。
- 王龙
- 关键词:佛教佛经西夏文
- 黑水城出土藏传佛典《中有身要门》考释被引量:1
- 2013年
-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инв.№7116号佛经为藏传佛教经典《中有身要门》的西夏文译本,此经亦见于俄藏西夏文№2545等合抄本中。本文参照2545,对残抄本7116进行了校理,同时参考俄藏同名汉文本对全文进行了译释。其中发现俄藏西夏文本《中有身要门》与俄藏同名汉文本的内容不能勘同,可能预示着《那若六法》在西夏时期乃至元代河西地区并存着不同的教派传承。
- 孙伯君
- 西夏国师法狮子考被引量:3
- 2017年
- 法狮子为祥仁波切(Zhang rin-po-che)和萨钦贡噶宁波(Kun-dga’snying-po)的弟子,曾把两位上师所传的多种经典传至西夏。早期藏传佛教的纷繁面貌也体现在法狮子所传的诸多经典中,反映了西夏仁宗朝"笃信密乘"的宗教氛围。
- 孙伯君
- 关键词:西夏学藏传佛教
- 西夏写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缀考被引量:2
- 2017年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是无著菩萨汇集《阿毗达磨经》中的要义所作的一部论著,现存梵文本、藏文本和西夏文本。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是发现的极少量的西夏文"对法"类作品之一,译自唐玄奘同名汉文本,仅存卷三。而西夏文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存世的两个抄件инв.№70和инв.№2651则可以直接缀合。
- 王龙
- 关键词:缀合
- 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考释被引量:4
- 2016年
- 文章首次公布了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的录文和译文。此卦本与敦煌出土的"十二钱"卜卦书颇为一致,显示出西夏境内所流行的卜法继承了唐五代时期河西地区民间占卜的形式。同时,这本卦书与两部佛经合抄在一起,也说明西夏时期延续了唐五代以来河西地区的民间占卜术与佛教信仰互相渗透和融合的风气。
- 孙伯君王龙
- 关键词:西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