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0G003-A)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炳龙周顺华宫全美周萌王长丹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路基
  • 3篇路基工程
  • 3篇沉降
  • 2篇地基
  • 2篇复合地基
  • 2篇刚性桩
  • 1篇地基沉降
  • 1篇动力特性
  • 1篇动力响应
  • 1篇有限元
  • 1篇设计参数分析
  • 1篇湿陷性
  • 1篇湿陷性黄土
  • 1篇铁路
  • 1篇桩筏
  • 1篇离心模型
  • 1篇离心模型试验
  • 1篇力特性
  • 1篇联合法
  • 1篇路基不均匀沉...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王炳龙
  • 3篇周顺华
  • 2篇王长丹
  • 2篇周萌
  • 2篇宫全美
  • 1篇邹春华
  • 1篇王旭
  • 1篇王漾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CFG桩网复合结构设计参数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了有无桩帽、不同桩长、不同桩间距等设计参数的桩网结构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对路基高度4.15 m的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为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基面(碎石垫层以下)动位移与有无桩帽、桩长、桩间距有关。无桩帽比有桩帽的位移大7.8%;随着桩长增加30%,70%,120%时,地基面最大动位移分别减小10.4%,19.6%,25.9%。随着桩间距增加0.8,2,2.5D(D为桩径)时,地基面最大动位移分别增加8%,12.4%,23.4%。地基面动应力的大小与有无桩帽、桩间距有关;在持力层相同的情况下,与桩长基本无关。在该文地质条件下,桩土动分担比与地基面桩、桩间土处的动位移呈正比。
王漾周萌宫全美王炳龙
关键词:路基工程高速铁路复合地基CFG桩
高速铁路桩承式结构路基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桩间土的附加应力,再根据e-lgp曲线法(e为孔隙比,p为土体压力)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对高速铁路两种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地基进行了沉降计算,并与现行计算方法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有规范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及超固结或结构性较强的地基土体沉降计算有局限性;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地基中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符合实际工程分布情况;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附加应力并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并能考虑刚性桩复合结构地基设置参数情况及地基土应力历史等影响因素.
王长丹周顺华王炳龙邹春华
关键词:沉降计算刚性桩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桩筏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效应被引量:4
2012年
为研究和分析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桩间距设置条件下的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满足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随着桩间距由2倍增至6倍桩径,地基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显著增大且变化速率较大,桩间土对桩体的负摩阻力增大.桩间土与桩体相对位移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工后阶段中性点位置变化趋势为逐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工后阶段筏板与桩体相对位移量呈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差异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桩筏复合地基工后阶段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能力较好.
王长丹王炳龙王旭周顺华
关键词:路基工程湿陷性黄土刚性桩离心模型试验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板式轨道力学分析模型,模拟了路基余弦不均匀沉降对板式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路基沉降量对轨道板和混凝土底座的动应力和动位移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在速度为300 km/h的移动荷载下,路基沉降量从0 mm增加到30 mm,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应力、垂向应力、动位移呈先陡后缓的增长趋势,拐点为20 mm沉降量;处于沉降槽起始部位的1号轨道板上表面和位于沉降槽中心的3号混凝土底座下表面受沉降量影响最大,为易发生破坏部位。
周萌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
关键词:路基工程不均匀沉降动力特性有限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