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A2006531)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詹鸿陈郡兴吴涯雯阮绪广石磊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最小,而BIS范围最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 石磊庄曼丽陈郡兴张秀燕詹鸿
- 关键词:熵指数脑电描记术麻醉恢复期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对伤害性刺激反应能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比较两者对伤害性刺激(如气管插管)的反应能力。方法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入室后同时连接熵指数和BIS监护仪,进行常规气管内全麻,记录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各时间点所对应的RE、SE、BIS数值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结果RE、SE、BIS值在诱导开始后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即刻RE、SE、BIS数值较插管前均明显升高,其中RE值升高最明显(P〈0.01),随后恢复到插管前水平。气管插管后1min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HR数值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熵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能及时反映气管插管刺激,其中RE值较SE、BIS值升高更明显、更快速。
- 陈郡兴吴涯雯苏志源詹鸿
- 关键词:熵指数脑电双频指数全身麻醉伤害性刺激
- 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sAl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熵指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根据反应熵(RE,维持在40~50)调控用药,Ⅱ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记录静息态和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MAP和HR。结果两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Ⅰ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MAC低(P〈0.01),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在关腹时Ⅱ组RE比Ⅰ组低(P〈0.01),HR比Ⅰ组慢(P〈0.01);两组术后均否认有术中知晓。结论熵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助于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苏醒快、拨管快。
- 阮绪广詹鸿全小会
- 关键词:麻醉深度
- 高碳酸血症对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下熵指数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时高碳酸血症对患者麻醉深度及熵指数监测的影响。方法22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积极增加分钟通气量仍未能纠正高碳酸血症,需降低气腹压力进一步处理的病人,观察30min后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分组,8例病人PetCO2波动于51~55mmHg,归为Ⅰ组;6例病人波动于46~50mmHg,归为Ⅱ组;8例病人波动于40~45mmHg,归为Ⅲ组。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后(T2)、CO2气腹30min(T3)、降低CO2腹压30min后(T4)、停止麻醉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RE、SE、MBP、HR值,并记录停止麻醉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T5-6)。结果Ⅰ组病人T4和T5的RE、SE值均低于Ⅲ组(P<0.05);Ⅱ组RE、SE值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病人T4和T5RE、SE值低于T2和T3(P<0.05);Ⅰ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T5-6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可使熵指数下降和意识恢复时间延长,在麻醉中应予以重视。
- 苏志源陈郡兴张双全吴涯雯詹鸿
- 关键词:静脉全身麻醉丙泊酚熵指数监测
- 状态熵及反应熵应用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熵指数(entropy)在静吸复合全麻期间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维持在1.0最低有效浓度,追加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全过程同时监测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恢复期呼之睁眼各时间点所对应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及BIS值,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同时比较两者术中受电刀干扰的程度。结果:SE基础值低于RE;诱导后RE、SE、BIS值均显著下降;恢复期呼之睁眼时明显回升,但未能完全回到基础值,RE值回升最明显。SE值、RE值与BIS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91。MAP和HR变化趋势与SE值、RE值和BIS值变化趋势相一致。熵指数和双频指数受术中电刀干扰程度分别为12%和62%。结论:熵指数能够及时反映麻醉期间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受术中电刀干扰的程度较双频指数小。
- 陈浩文吴涯雯阮绪广陈郡兴孟利刚詹鸿
- 关键词:麻醉全身脑电双频指数
- 熵指数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准确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熵指数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期记录每次警觉/镇静评分(the 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即刻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析RE、SE、BIS和Ce与诱导期OAA/S评分的相关性。计算意识消失时的RE、SE的预测概率(P_k)值,并与BIS、Ce、MAP、HR的P_k值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消失时的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_05、EC_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RE、SE、BIS和Ce与诱导期OAA/S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0.962、0.951,0.966、-0.983,均P<0.01)。患者意识消失时RE、SE、BIS值分别为60±8、55±9、59±7,三者预测患者意识消失时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_05及其95%CI分别为77.3(72.6~85.4)、68.9(65.4~76.2)、72.7(68.1~80.9),EC95及其95%CI分别为49.5(42.8~52.9)、42.3(33.9~47.0)、46.2(38.3~50.8)。结论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的意识消失。
- 石磊陈郡兴张秀燕詹鸿
-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期靶控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