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04NGY034)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和陈峥宏罗振华朱以勇王丹霓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前列腺
  • 3篇透过性
  • 3篇前列腺炎
  • 3篇腺炎
  • 1篇增生
  • 1篇生殖道
  • 1篇尿道
  • 1篇尿道炎
  • 1篇前列腺炎模型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万古霉素
  • 1篇细菌性前列腺...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 1篇淋病
  • 1篇淋球菌
  • 1篇慢性细菌性
  • 1篇泌尿
  • 1篇泌尿生殖
  • 1篇泌尿生殖道
  • 1篇奈瑟菌

机构

  • 4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4篇王和
  • 3篇陈峥宏
  • 2篇罗振华
  • 2篇朱以勇
  • 1篇吴晓娟
  • 1篇李章春
  • 1篇王涛
  • 1篇王丹霓

传媒

  • 4篇中华男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男性泌尿生殖道非淋球菌奈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非淋球菌奈瑟菌感染对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诊断与治疗的影响。方法:采集8例急性尿道炎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按摩液或/和精液标本,分别接种淋球菌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沙保氏琼脂培养基和支原体培养基分离淋病奈瑟菌与其他细菌、真菌、支原体以及Gemenez染色检查衣原体。对分离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分别进行氧化酶、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及淋病奈瑟菌核酸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与鉴定。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以静脉注射或/和口服治疗。结果:从8例患者前列腺按摩液或精液内分离的8株革兰阴性双球菌分别鉴定为粘液奈瑟菌3株、灰色奈瑟菌4株、嗜乳糖奈瑟菌1株,各菌株的隐蔽质粒pJD1基因PCR检测均表现与淋病奈瑟菌相似的阳性反应。男性生殖道分离的非淋球菌奈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喹诺酮类药物和磷霉素具有显著高的耐药性。静脉或/和口服给予病原菌敏感的头孢菌素或/和米诺环素治疗7d后,病原学复查无菌和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寄生人体上呼吸道的某些正常菌群奈瑟菌也可以感染男性泌尿生殖器官,引起淋病样尿道炎与慢性前列腺炎。仅仅通过形态、氧化酶试验或/和检测隐蔽质粒基因以及其他淋病奈瑟菌非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的PCR方法,可导致淋病的临床和病原学诊断错误。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药物静脉注射或/和口服,能够有效治愈非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尿道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等男性生殖器官感染疾病,病原菌耐药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王丹霓罗振华王和
关键词:奈瑟菌属淋病前列腺炎尿道炎
大鼠前列腺的锥虫蓝透过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大鼠正常前列腺、炎症前列腺以及良性增生前列腺的锥虫蓝透过性。 方法 :取 6 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 (NP ,n =15 )、细菌性前列腺炎组 (BP ,n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BPH ,n =15 )、良性增生合并细菌性前列腺炎组 (BPH BP ,n =15 ) ,各组随机抽取 5只作为不注射锥虫蓝的对照组 (NC ,n =5× 4 ) ,其余 10只分别由尾静脉注射 2ml1%锥虫蓝溶液。 2h后麻醉处死动物和分离前列腺 ,肉眼直接观察各组大鼠的前列腺被锥虫蓝染色情况 ,并用比色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的锥虫蓝浓度。 结果 :注射锥虫蓝的各组大鼠除脑组织和脊髓组织外 ,前列腺的表面及内部组织与肌肉、肝脏、肠道等组织同样被染成相似的蓝色。BP组和BPH BP组前列腺的锥虫蓝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及NP组前列腺的锥虫蓝含量 (P <0 .0 5 )。 结论 :大鼠的正常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以及炎症前列腺都容易被具有较高分子量和离子化性质的锥虫蓝透过 ,但炎性前列腺具有更加明显增高的锥虫蓝透过性。
王和陈峥宏朱以勇
关键词:前列腺透过性
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制备及其阿米卡星透过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了解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的阿米卡星透过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48),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CBP,n=84)及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组(CBPT,n=48)。用消痔灵及大肠埃希菌的阿米卡星敏感株与耐药株分别注射大鼠前列腺,制备CBP模型。NC及CBP组大鼠肌肉注射阿米卡星(28mg/kg),给药后1min~150min取各组大鼠的血清和前列腺,分别检测其抗菌药物活性以及前列腺组织的细菌数量与病理学改变,分析阿米卡星透过性及其治疗效果;CBPT组大鼠进行阿米卡星治疗7d;于3、5、8、10、13、15、17、21、18d取NC、CBP、CBT组大鼠前列腺,分离鉴定细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CBP及CBPT组前列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分离培养可检出大肠埃希菌。NC组大鼠前列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始终不能检出抗菌活性以及细菌。CBP大鼠前列腺的大肠埃希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感染28d后每毫克前列腺的细菌数量减少为30个菌落形成单位(30CFU/mg)。CBPT大鼠前列腺的大肠埃希菌数量随治疗时间延长而迅速减少,阿米卡星敏感细菌感染的大鼠治疗10d后已不能检出任何细菌(0CFU/mg)。给药后2~150min,NC及CBP大鼠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内均可检出明显的抗生素活性,不同时间前列腺组织的抗生素活性分别可低于、等于或高于同期血清的抗生素活性。CBPT大鼠前列腺的慢性炎性组织病理现象,随给药时间延长以及前列腺细菌数量减少或消失可明显缓解。结论:采用前列腺直接注射消痔灵和细菌的方法,可获得具有明显慢性炎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肌肉注射的阿米卡星能够进入大鼠慢性炎症前列腺组织内并且达到等于或�
王和李章春罗振华陈峥宏
关键词:前列腺炎阿米卡星透过性
万古霉素对细菌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前列腺透过性及其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大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BP)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BP的前列腺透过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每天由尾静脉注射1次万古霉素(100 mg/kg体重)共5 d的方法,分别对正常前列腺(NP,n=42)、BP(n=73)以及BPH合并BP(n=43)的SD雄性大鼠给药。注射后10 m in^24 h分离动物血清和前列腺,分别以琼脂扩散法及最低抑菌浓度(M IC)法检测血清抗生素活性,同时对前列腺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计数;治疗结束后1~5周,分离BP治疗组动物的前列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大鼠的前列腺组织内始终不能检出任何病原菌,未注射万古霉素的BP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至感染后的28 d仍可检出不同数量的病原菌。各BP治疗组动物的前列腺组织内病原菌的数量随给药时间延长而逐渐明显减少,在给药第5 d后91.7%的动物的前列腺组织已不能检出病原菌。各组大鼠给药后10~150 m in期间,其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内均可检出明显的抗生素活性,前列腺组织的M IC为0.05~0.005 g/m l,分别低于、等于或高于同期的血清抗生素活性。在给药6 h和24 h后,各组大鼠的血清与前列腺组织内已不能检出抗生素活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BP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表现出明显的渗出、白细胞浸润,BPH组大鼠的前列腺具有明显的腺组织增生。随给药时间延长以及前列腺病原菌数量的减少或消失,BP组大鼠前列腺的组织炎性病理学改变可明显缓解。结论:静脉注射的万古霉素能够进入大鼠急性细菌性炎症前列腺以及BPH合并细菌性炎症前列腺的组织内,并且达到等于或高于血清抗生素浓度的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杀灭前列腺组织内的敏感细菌,以促进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及其损伤组织的修复。
王和陈峥宏朱以勇王涛吴晓娟
关键词:细菌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万古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