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104)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溯李庆祥盛黎程麟钧陈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订正
  • 2篇污染
  • 1篇数据集
  • 1篇探空
  • 1篇探空资料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效应
  • 1篇气溶胶
  • 1篇气溶胶污染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相对湿度
  • 1篇均一性
  • 1篇环境影响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量序列
  • 1篇放射性物质监...
  • 1篇分析方法
  • 1篇辐射环境

机构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北京众蓝科技...
  • 1篇京津冀环境气...

作者

  • 2篇杨溯
  • 1篇李庆祥
  • 1篇陈哲
  • 1篇尉鹏
  • 1篇乔清党
  • 1篇李冰
  • 1篇程麟钧
  • 1篇陈东升
  • 1篇盛黎

传媒

  • 2篇气象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79-2012年中国探空相对湿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Tred非均一性检验方法,以ERA-interim资料作为参考序列,应用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详细的元数据信息为主要断点判断依据,对1979—2012年我国125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结合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分析了造成我国探空相对湿度序列非均一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对资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资料整理计算方式变化以及辐射订正方法改变和探测系统升级等是造成这一时段中国区域月平均探空相对湿度资料不均一的主要原因。其中,2002年以后的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换型造成了相对湿度资料非常明显的不连续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早期59—701型探空仪穿云挂水,造成探测到的相对湿度资料明显偏湿。两个观测时次相对湿度序列不均一的台站数和断点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相对湿度序列不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订正量为负值的比例在整套订正资料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说明我国的探空月平均相对湿度原始观测资料有明显高估的问题。1979—2012年以来,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订正前全国850~300hPa 5个标准等压面全部为相对湿度降低趋势。但是订正后,850~300 hPa这5个标准等压面在1979—2012年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陈哲杨溯刘靓珂
关键词:探空资料相对湿度
The comparison of ensemble or deterministic dispersion modeling on global dispersion during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accident被引量:3
2015年
Ensemble forcasting,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weather prediction,is lately being extended to atmospheric dispersion applications,which is a new,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numerical modeling.In March 2011,due to the massive 9.0 earthquakes and ensuing tsunami that struck off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island of Honshu,the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I had the substantial leak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in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To aim at the global dispersion modeling of atmospheric radionuclides from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this paper presents two approaches of atmospheric dispersion forecasting:ensemble dispersion modeling(EDM) and deterministic dispersion modeling(DDM),conducts the globally dispersion modeling cases for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observation data.In this paper,EDM includes three different perturbation methods:meteorological perturbation method,turbulenc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ensemble forecasting metho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jectories from EDM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which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observation data; the spread from DDM is slower and not as far as EDM.Additionally,the results from EDM display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modeling of transport from Japan to China East Sea on April 4.The reasons for these results are:the techniques of MET and TUR are performed by adding perturbations on mean wind and turbulent velocity,respectively; the various different flow fields will result in far spreading in horizontal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oser to observation; PHY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diffusion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and produces the perturbations on vertical wind,which results the spreading in smaller range and discontinuous in horizontal.Finally,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modeling results and observation data shows that all cases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rends of obse
SHENG LiSONG ZhenXinHU JiangKaiLü KaiTONG HuaLI BingQIAO QingDang
应用WRF-chem探究气溶胶污染对区域气象要素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新一代on-line空气质量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WRF-chem)模拟探究中国气溶胶污染对4个季节净辐射量、温度、大气边界层高度和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WRF-chem可反映出我国四季气象条件和PM_(10)的浓度分布特点.由于气溶胶气候效应作用,受气溶胶污染影响,2006年1、4、7、10月月均净辐射量下降约10 W/m^2,月均温度下降0.15℃,月均PBL高度下降15 m.月均净辐射量、温度、PBL高度显著下降的区域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武汉及周边、长株潭和成都-重庆等气溶胶浓度较高的地区,秋季下降量最高,春季最低.与其他气象要素不同,气溶胶污染使得降水量有所增加.通过与美洲、欧洲等地区的相关研究对比发现,由于我国气溶胶污染较为严重,气溶胶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更加显著.
马欣陈东升温维盛黎胡江凯佟华尉鹏
关键词:气溶胶污染气象要素气候效应
中国降水量序列均一性分析方法及数据集更新完善被引量:32
2014年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选取一定空间范围内相关性、数据完整性均较好的邻近站降水资料,构建参考序列,结合标准正态检验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2342个台站年、月降水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和一阶差分方法相结合得到参考序列,以降低因计算方法和邻近站序列长度不一致等引起的参考序列不确定性。最终结果显示:98个台站降水序列存在断点,仅占总站数的4.2%。采用比值法订正上述非均一性的降水序列,订正后的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台站降水量变化趋势(1 960—2009年)异常的问题得到改善。
杨溯李庆祥
关键词:降水量均一性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辐射环境影响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26日,我国黑龙江监测站首次在空气样品中监测到来自日本福岛的放射性元素Ⅰ-131,监测持续近一个月。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大气放射性浓度监测记录,综合利用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模式的扩散轨迹模拟技术和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讨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泄漏期间我国大气放射性环境水平。整个监测期间,我国Ⅰ-131的浓度最大值位于吉林省8.01 mBq·m^3,发生在4月7日左右,与在此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的持续东风紧密相关;此外,华北、东北和西北的整体Ⅰ-13l相对浓度较高。Cs-137和Cs-134的最大值均发生在新疆地区,浓度分别为1.55和1.42mBq·m^3;与此同时,其全国平均浓度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发生在4月4日和9日左右,其结果反映了大气环流和排放速率变化的综合影响。我国西北和华北的监测浓度值较高。此外,还就Cs-137/Ⅰ-131和Cs-134/Cs-137的比值与其他国家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监测到的Cs-137/Ⅰ-13l比值在0.04~0.9之间,其值变化范围较大,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整个监测期间Cs-134/Cs-l 37比值在l附近摆动。
盛黎周斌孙明华吕恺佟华胡江凯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监测
大气扩散集合预报技术和确定性预报技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全球扩散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将集合预报技术引入到大气扩散数值模拟中,这是提高大气扩散数值模拟能力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2011年3月受日本东北部9.0级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此次核泄漏事故的全球扩散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不同的大气扩散预报技术(集合预报和确定性预报),模拟了福岛核泄漏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在全球的扩散过程,并利用监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估.文中采用的集合预报技术共三种,分别为气象场扰动技术MET、湍流扰动技术TUR和基于大气扩散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集合预报技术PHY.模拟结果显示:集合预报的扩散轨迹模拟技术能更好地模拟粒子随大气环流扩散的过程;此外,与MET和TUR相比,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PHY模拟扩散范围偏小,扩散速度偏慢,且无法模拟出4月初日本福岛核放射物质向我国东部海域扩散的过程.这是因为MET和TUR技术核心是对平均速度和湍流速度进行扰动,这种三维扰动,会促使污染物向更远方向进行扩散,水平方向扩散连续也更符合监测情况;PHY主要是对扩散物理过程参数进行扰动,以垂直速度的扰动为主,造成扩散范围偏小、水平方向扩散不连续.此外,监测站点与模拟结果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均能较好反应浓度趋势演变,不过模拟浓度偏低,尤其是确定性预报和PHY试验;此外,通过与监测站点的比较得出:与PHY相比,MET和TUR在平均浓度和最大浓度出现概率上具有更大优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提高环境应急响应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盛黎宋振鑫胡江凯吕恺佟华李冰乔清党
关键词:大气扩散
基于伴随方法的大气污染溯源被引量:11
2018年
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是找准污染源头,厘清污染成因,实现靶向治理,提高控制效率.本文建立了全国空气质量高分辨率预报与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NARS,呐思系统),实现了气象与大气化学的监测、同化、预报、溯源、排放源反演和动态优化控制等大气污染闭环防控,可为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所建立的CAMx伴随溯源模式,实现了排放源动态反演和网格化定量溯源,可快速定量追溯导致目标区域未来7天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及其贡献率时空分布.针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北京主城区PM_(2.5)集中污染时间段进行了排放源反演、气象场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和网格化溯源.与京津冀地区国控点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污染等级和污染物浓度预报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8.8%和84.7%,预报值和监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网格化溯源结果表明导致北京主城区PM_(2.5)污染的排放源基本来自于北京西南方向这一条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北京本地、河北、天津及周边地区排放源对北京主城区PM_(2.5)浓度分别贡献了66%、29%、5%.就重污染过程而言,京津冀排放总量的19%导致了北京主城区80%的PM_(2.5)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本地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9%贡献63%、河北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10%贡献17%.就整体污染天气而言,京津冀排放的26%导致了北京主城区80%的PM_(2.5)轻度以上污染,其中北京本地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9%贡献61%、河北占排放总量的15%贡献18%,天津占排放总量的2%贡献1%.导致北京主城区PM_(2.5)污染的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和南部区域、保定和石家庄所辖的部分区县,贡献排名前6位的区县均为北京辖区,贡献率合计为48%,前20个区县的总体贡献为73%.将动态反演排放源方法与调查排放清单相结合,应用伴随溯源模式对预报结果进行同步大气污染溯源,可
黄顺祥刘峰盛黎程麟钧吴琳李军
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