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Y071)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林吴小妹王希更多>>
- 相关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胃部及结直肠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胃肠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干预性研究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胃肠外科在胃部及结直肠手术中实施干预措施前(非干预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后(干预组,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资料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住院费用和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胃部及结直肠手术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初次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上升(P <0. 05),术后预防用药天数明显缩短(P <0. 05);干预前后S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抗菌药物费用较非干预组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开展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性研究是科学、可行的。通过合理干预胃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抗菌药物费用。
- 郭林吴小妹王希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抗菌药物
- 胃部及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胃部及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下阶段前瞻性研究病例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部及结直肠手术患者83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发生SSI的患者列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患者为非感染组,从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抗茵药物使用因素、检验指标因素等方面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项目的差异性,选择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胃部及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SSI的患者为104例,感染率为12.53%。感染发生于术后3~14d,平均感染时间为(6.31±4.52)d。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6个因素与SSI有关,分别是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d、引流管时间≥4d、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密度脂蛋白(HDL)〈1.03mmol/L、白蛋白(ALB)〈35g/L。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d、ALB〈35g/L、HDL〈1.03mmol/L,这4个因素对SSI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d、ALB〈35g/L、HDL〈1.03mmol/L为胃部及结直肠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郭林吴小妹
-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胃部及结直肠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院胃肠外科胃部手术、结直肠手术在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整治前阶段组(2010年)、整治1阶段组(2011年)和整治2阶段组(2012年)涉及胃部手术、结直肠手术的全部出院病历,进行整治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考察整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综合不合理率整治2阶段为74.92%,较整治前阶段的96.40%明显降低(P<0.05)。整治1阶段初次预防给药时机较整治前明显改善(P<0.05);整治2阶段组除初次给药时机的合理率明显提高(P<0.05)外,用药疗程、术中追加、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也明显提高(P<0.05)。整治各阶段手术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和整治干预措施的出台对胃肠外科胃部及结直肠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强有力的奖惩措施、强度指标细化控制、开展前瞻性研究等措施更是成效显著。
- 郭林吴小妹
- 关键词:用药分析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