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7YSC007)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李轶南 张志贤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一般工业技术 医药卫生 文学 更多>>
后技术时代的艺术 2011年 2010年5月27—30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美国德州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University of Texasat Dallas,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USA)联合主办的“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Arts in the Age of Post—technology”)在南京东南大学成功召开。 李轶南关键词:DALLAS ARTS 影视艺术 它山之石:英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1 2008年 英国当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学科边界的日益模糊,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下,英国的设计教育涌现出三类应对新举措:新型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关注用户超越产品功能之上的需求;以用户与设计师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为核心。这些新举措为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与新视角。 李轶南关键词:用户需求 图形的意象表现 被引量:2 2008年 图形设计是一种意象设计。意象就是以"意"生"象",再以"象"表"意"。图形首先是由"意"(内容、主题、客观现实世界的意义),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联想机制,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对"意"的内涵进行表现或象征;而观众则通过图形的组织结构、视觉感应引发联想,产生心理效应,得到"意"的内涵。 张志贤关键词:意象 创意 互动设计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6 2009年 当代互动设计学科发展的一大趋势是重视设计研究,设计师以研究模型和图表等视觉化方式展现其研究成果,并且运用提炼的人物形象展现用户对产品的理解,运用案例和任务分析概括产品或服务将要达到的目的。生活方式参照、情节设想、故事板、任务流程、草图、框架图和模型等把所有的信息以视觉化形式组织起来,显示出最终产品或服务应为何种面貌,通过模型测试来确保互动设计工作获得用户认可。上述种种为我国互动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与新视角。 李轶南关键词:互动设计 用户研究 设计方法 数字化时代设计创新之维 2010年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延伸了设计艺术的原有边界,丰富和拓展了设计艺术生产的手段和方法,使设计既"无限可能"又"无处不在",使用者获取信息、进行欣赏和审美的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不论设计如何推陈出新,设计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性观照不能缺失。客观、理性地审视数字化时代的设计创新之维:从文化维度、修辞维度和游戏维度进行探索,有助于为方兴未艾的当代设计创新提供一个参照。 李轶南关键词:数字化 与歌德分享:我受计算机启发的装置艺术瞬息哲学观 被引量:1 2010年 歌德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影响并非囿于文学领域,更在于艺术领域。他的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体现的审美观启发了瞬息哲学观的诞生。本文通过分析歌德作品的文字风格、声音效果与色彩观念,探索了计算机技术如何把瞬息哲学观转换为装置艺术作品,讨论了它作为技术媒介沟通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自然、东方与西方的创造性。 李尼奥金娜·淑熙 李轶南关键词:装置艺术 哲学观 《园冶》蕴涵的设计伦理学思想 被引量:2 2011年 《园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造园艺术的专书,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设计实践经验,而且蕴涵了丰富的设计伦理学思想。它对设计伦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视设计师的综合素养和关注设计的伦理学需求。鉴于《园冶》对设计伦理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它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启发意义。 李轶南关键词:《园冶》 试论优良互动设计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0 2008年 论述了优良互动设计的主要特征,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优良互动设计应具有值得信赖、恰切、机灵、反应迅速、聪明、嬉戏、令人愉快的特征,并且通过实例针对上述特征展开各种讨论。互动设计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维指导下,实现优良互动设计的各项特征,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人文关怀。文章运用了比较研究、分析、推理、归纳和例证等方法。 李轶南关键词:互动设计 人性化设计 中国古琴设计思想探析:以《琴史》为例 被引量:1 2012年 《琴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1],它不仅记录、总结了我国的琴史资料,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古琴设计经验和设计思想。它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反映了阴阳五行观念、道德隐喻与礼仪特征;采用了取象比类的设计方法表述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选材、装饰和形制皆法自然物象,善于提炼,精于取舍。反思中国古琴设计中映射的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有益思想,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启发意义。 李轶南关键词:设计史 艺术设计 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