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BQ31)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2
相关作者:尹新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新政时期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现代化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新政
  • 1篇清末新政时期
  • 1篇晚清
  • 1篇公约
  • 1篇国际公约
  • 1篇国际事务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尹新华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晚清中国与万国农业会被引量:2
2012年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政府在国内推进农业变革的同时,也顺应农业国际化的趋势,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前身——万国农业会的创建及其后续活动。万国农业会旨在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发展,并促进各国间农业信息的交流。但是,清政府参与此会的本意主要为联络邦交,并借此以地区性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然而在客观上,晚清参与该会活动的确活跃了中国的国际交往,而且其参与行为也融会到当时农业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并对中国引进西方农业知识、促进农务发展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过,此一时期中国与万国农业会事务往来还停留在政府与之合作的初级阶段,这为以后双方关系的发展留下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尹新华
关键词:晚清国际事务农业现代化
国际公约与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外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清末新政时期,为摆脱外交困境,清廷内外对国际法的关注焦点由该法"是否可信"转向怎样"合于公法",在对外观念上也最终形成自进于文明国的意识,参与国际公约则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公约的数量逐步增加,涉及领域日渐拓宽,同时亦表现出谋求恢复地区性大国地位、建构平等条约关系、维护国家权益却又不谙相关国际程序等特点。而中国运用国际公约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相关立法及制度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亦加强了中国的国际交往,拓展了外交局面。虽然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利用国际公约维护国家利权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逐步增强,但这未能根本改变中外条约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和中国低下、边缘的国际地位。
尹新华
关键词:清末新政国际公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