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AWW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潘月琴金莉郑书九车琳任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2篇题材
  • 2篇作家
  • 2篇文学
  • 2篇戏剧
  • 2篇后现代
  • 2篇俄罗斯戏剧
  • 1篇多样性
  • 1篇形式主义
  • 1篇虚构
  • 1篇移民作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思考
  • 1篇少女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诗歌
  • 1篇抒情
  • 1篇苏联时期
  • 1篇体裁
  • 1篇叛逆

机构

  • 9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篇潘月琴
  • 1篇金莉
  • 1篇王琢
  • 1篇田妮娜
  • 1篇郑书九
  • 1篇丁君君
  • 1篇车琳
  • 1篇罗晓红
  • 1篇王立业
  • 1篇任卫东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文本回归抒情——法国当代诗歌评述被引量:2
2011年
当代法国诗歌欣然接受诗歌传统的历史遗产和东西方各国诗歌的积极影响,将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怀旧与先锋、诗歌与散文、抒情与客观等一系列对立元素融会贯通,风格各异的诗歌表达方式都共存于同一时代和空间。法国当代诗人们或回归传统,或继续探索求新,辛勤地耕耘着诗歌这片田地,虽不见一枝独秀的局面,却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尽管没有波澜壮阔的诗歌运动,没有统一的思潮和流派,但这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创作实践体现了法国诗歌强盛的生命力和法国文化的包容性。本文力图展现1980年以来当代法国诗坛的面貌和诗歌发展趋势,梳理和评述其主要创作倾向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作实践活动。
车琳
20世纪80年代苏联戏剧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是俄罗斯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该时期的戏剧创作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较为繁荣。政治剧、寓言剧、社会心理剧、先锋剧等特定的戏剧类型在创作及舞台演出方面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这一时期戏剧发展中最引人的现象之一。
潘月琴
关键词:俄罗斯戏剧
20世纪90年代德语文坛的作家群现象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文学已经成为一门产业而迅速地市场化。初登文坛的年轻作家们,为了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于是在自己同代人中间寻找归属感和群体意识,以群体的姿态亮相。同时,为了引起批评界和公众的更多关注,有些作家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并配合出版社为市场营销目的而进行的包装和炒作。因此,90年代的德语文学圈,特别是小说圈中,出现了以各种归类法划分出的不同作家群,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任卫东
关键词:移民作家
20世纪末期(1980-2000)的美国小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6
2012年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界、文化界和学界的不断变革,不仅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纪末美国的小说创作。20世纪最后20年的美国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表现出大胆的实验特征;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多元特征,传统文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少数族裔和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通俗文学体裁登堂入室。20世纪末美国小说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其成就令人瞩目。
金莉
关键词:美国小说多元性
日本当代小说述评(1980—2000)
2010年
二十世纪末八九十年代,日本步入了'高度资本主义'的时代,日本的小说的主题取向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老大家'的创作,还是'两村上'、以吉本芭娜娜为代表的'儿童派'以及九十年代崛起的新锐作家的小说,都体现了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基本特征。
王琢罗晓红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颠覆与重构——1980-2000年德语诗歌
2015年
20世纪末的德语诗坛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承前启后的阶段,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德语诗歌在形式、媒介、主题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然而鉴于二战以及战后几十年的政治风波背景,诗人们在尝试美学实验的同时依然保留着一种审慎的政治思考。世纪末的诗人既勇于打破陈规,解构诗歌,也有意识地从传统中汲取新的灵感,哀歌传统、古典风格的复兴也促进了诗坛的血液循环,令世纪末的德语诗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精彩面貌。
丁君君
关键词:后现代政治思考
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从“文学爆炸”到“爆炸后文学”被引量:3
2012年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叙事文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震惊世界的、非凡的文学发展时期,史称"文学爆炸"时期。70年代以来,拉美叙事文学的作家队伍更迭变化,老作家屡有新作,新作家突破传统,女作家打破禁忌,以全新的视野、革新的态势对"文学爆炸"发起挑战。拉美大陆小说创作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及多样性的特点。新一代作家或独树一帜、或独辟蹊径,创作成果斐然;实证体小说、新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等流派或亚流派得到长足发展,确立了巩固的文学地位。
郑书九
关键词:文学爆炸
20世纪末二十年俄罗斯诗歌状貌考察与分析
2013年
20世纪最后二十年,俄罗斯诗歌走的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因政府当局的责难,俄罗斯诗歌几近萧条;改革之年,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为"回归"诗歌让道而自身难以发展;苏联解体,也肢解了诗歌,使其散落于流派杂呈的乱象之中。但有着优良传统和强大生命力的俄罗斯诗歌并未因此停止上下求索之为,临近世纪末,俄罗斯诗坛再度振作精神,重塑经典,重构形象,乱世中自救与求新,为本民族诗歌的光复与发展赢得了强劲生机。
王立业
关键词:俄罗斯诗歌重生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戏剧的发展面貌被引量:1
2012年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戏剧的生存和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走过了一条艰难坎坷但却给人以希望的道路。虽然只有20年的发展过程和创作积累,但它已经显示出一些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向,新一代戏剧家们在走过了对传统和舶来品模仿学步的阶段之后,正在形成带有俄罗斯现实印迹和文化传统同时又充满现代精神和表现力的新的戏剧诗学。
潘月琴
关键词:俄罗斯戏剧
在继承与叛逆之间寻找出路——20世纪后期法国小说浅析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后期,法国小说在经历了六七十年代以"新小说"为代表的多种先锋派尝试后,渐渐进入了一个难以用"流派"来描述的时期。一方面,多元化的创作理念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小说作为一种个人心灵的载体和内心与外界的纽带,被深深地打上了"个体"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法国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小说创作的梳理,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作品如何继承了先锋派对小说结构、文字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又体现了重拾现实主义传统的种种尝试,进而在"新"、"旧"、"内"、"外"、"虚"、"实"等理念碰撞之下呈现出多元化、人本化的图景。
田妮娜
关键词:虚构身份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