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X081015)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陆温张雪丽张清泉唐金萍刘剑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棉大卷叶螟
  • 2篇卷叶
  • 2篇卷叶螟
  • 2篇交配
  • 2篇繁殖
  • 2篇成虫
  • 1篇性信息素
  • 1篇幼虫
  • 1篇幼虫空间分布...
  • 1篇越冬
  • 1篇越冬成虫
  • 1篇日龄
  • 1篇荔枝蝽
  • 1篇龙眼
  • 1篇龙眼树
  • 1篇空间分布型
  • 1篇昆虫
  • 1篇交配次数
  • 1篇交配行为
  • 1篇繁殖力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职业...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陆温
  • 4篇张雪丽
  • 3篇张清泉
  • 2篇刘剑
  • 2篇唐金萍
  • 1篇黄宁
  • 1篇张家侠
  • 1篇檀志全
  • 1篇孙晋
  • 1篇黄其椿
  • 1篇覃连红
  • 1篇宾容佩
  • 1篇刘吉敏

传媒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龙眼树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荔枝蝽越冬成虫的发生规律及交配节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期,对龙眼树上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持续时间、48h内荔枝蝽越冬成虫昼夜发生规律及交配情况、4~6月荔枝蝽越冬成虫发生及交配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观察的荔枝蝽中,交配持续时间在8~9h的约占18.2%、10~11h的约占54.5%、13h以上的约占27.3%;平均每天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是13:00;荔枝蝽成虫每天交配对数最大值出现在9:00,其次为13:00;在1d内观察到的荔枝蝽成虫数与交配对数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两次波峰和低谷,高峰期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荔枝蝽交配对数与观察到的成虫数呈正相关关系;从4月1日起,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徘徊上升,至4月6日均达到最高值,此后观察到的成虫数和交配对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至6月11日后基本未发现荔枝蝽越冬成虫。【结论】4~5月为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高峰期,荔枝蝽越冬成虫交配出现两次高峰期和低谷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9:00和13:00,低谷期出现在6:00和19:00;成虫行多次交尾和产卵,交尾持续时间一般为10~11h,交尾活动昼夜均可进行。
刘吉敏黄其椿檀志全覃连红李凯刚宾容佩黄宁陆温
关键词:荔枝蝽越冬成虫
成虫日龄与交配状态对棉褐环野螟繁殖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影响棉褐环野螟(棉大卷叶螟)[Haritalodes derogata(Fabricius)]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因素,为性信息素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5±2)℃,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棉褐环野螟的繁殖适度。[结果]交配时间短于40min时成虫的产卵前期明显延长,而交配时间长于40min时成虫产卵期延长,产卵量与孵化率显著提高。0次交配产卵量极小且不能正常孵化,交配1次或多次能使产卵量与卵孵化率明显提高。雌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交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日龄的雌性成虫与7日龄的雄性成虫交配后产卵期(4.2±0.76)d、寿命(15.40±0.62)d最长,产卵量(189±17.17)粒/头、孵化率(54.39±0.07)%最大。[结论]明确了雌虫交配持续时长、交配次数以及雌雄不同年龄组配对繁殖的影响。
张清泉张雪丽陆温
关键词:交配次数繁殖
昆虫交配行为、繁殖适度和性信息素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昆虫行为学是一门颇受重视的热门学科,主要包括昆虫交配行为、繁殖适度及性信息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概述了昆虫多次交配、延迟交配等有关昆虫交配行为中的问题,并从昆虫的多次交配、延迟交配、不同日龄、光照、温度等对昆虫交配行为和繁殖适度的影响做了综述;指出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已在害虫预报和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对农业生产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清泉张雪丽陆温唐金萍刘剑
关键词:昆虫交配行为性信息素
棉大卷叶野螟繁殖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实验室温度为25±2℃、光周期为L13∶D11(光照时间为06:00~19:00)的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雌、雄虫的平均交配前期分别为3.96±0.16d和3.56±0.16d;雌虫的平均产卵前期为4.00±1.52d;熄灯后40min,交配发生概率逐渐升高,交配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雌成虫在熄灯后约30min开始产卵,产卵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
张清泉张雪丽陆温刘剑唐金萍
棉大卷叶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概率分布x2检验、5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指数法则与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测定棉大卷叶螟幼虫在木槿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Iwao理论模式确定棉大卷叶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模式。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幼虫在木槿上为聚集分布。
檀志全孙晋张家侠刘吉敏张雪丽陆温
关键词:棉大卷叶螟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