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5)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明理雷耘王国勋张健闻志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木蓼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0
- 2013年
-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国产蓼科(Polygonaceae)木蓼属(Atraphaxis Linn.)11个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意义,并据此编制了供试11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木蓼属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包括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叶表皮表面纹饰、角质膜、气孔器类型、气孔外拱盖内缘类型及其纹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叶表皮细胞形状分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2类,垂周壁式样分为弓形和平直2类,多数种类具有不规则的表皮细胞以及弓形垂周壁;叶表皮表面纹饰分为乳头状突起、薄壁区、具条纹和加厚区4类,大多数种类叶片上、下表皮均无乳头状突起;气孔器包括无规则型、不等型和平列型3类,以不等型为主;角质膜可分为具条纹和条状隆起2类且部分种类具颗粒,以具条纹类型居多;气孔外拱盖内缘可分为浅波状和近平滑2类,气孔外拱盖纹饰则可分为具颗粒、近平滑和具条纹3类,供试11个种类以气孔外拱盖内缘浅波状且纹饰具颗粒为主。分析结果显示:木蓼属不同种类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该属部分种类的参考依据。
- 张健闻志彬张明理
- 关键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分类学意义检索表
- 应用核DNA ITS序列探讨广义花楸属(Sorbus L.)属下系统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花楸属属内杂交和多倍化现象比较普遍,分类处理一直存在争议。选取核基因的ITS序列对花楸属(Sorbus L.)的46个种进行测序,并选取栒子属(Cotoneaster multiforus,Cotoneaster horizontalis)、白鹃梅属(Exochorda racemosa)、蔷薇属(Rosa hugonis)和樱属(Cerasus glandulosa)作为外类群,基于最大简约分析(Maximum parsimony analysis,MP),最大似然分析(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ML)和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BI)对花楸属进行分子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花楸属为自然的单系类群,并且得到很高的支持率;Aria、Micromeles和Sorbus,3个亚属各自不能形成单系,甚至单叶类群和复叶类群的分类学界限都不是很清楚,这说明目前的分子系统发育证据与花楸属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
- 王国勋张明理
- 关键词:系统发育ITS
- 北温带水青冈属的间断分布及其泛生物地理学解释被引量:7
- 2012年
- 水青冈属(FagusL.)在北温带呈间断分布,已发现的丰富的第三纪化石为讨论其起源和演化提供了证据。该文采用泛生物地理学的轨迹分析方法对水青冈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水青冈属的分布格局,进而讨论其进化问题。结果表明,水青冈属在中国、日本、北美、欧洲的分布是完全间断的,没有一个共有轨迹连接它们,即使在毗邻的、且有植物亲缘关系的中国和日本,也没有一个共有轨迹连接。完全间断的轨迹对分析水青冈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学说,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仅有两条共有轨迹分别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分别代表了中国4种和日本3种水青冈属种类的连接,说明水青冈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扩散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仅在分化和多样性中心进行了一些分化和演化,整个属并未进行长距离的扩散,或者长距离扩散早已销声匿迹了,现代的分布格局完全是以间断为最主要特征的。间断分布的动力解释为古地中海西撤、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活动等地质历史事件,第三纪以来特别是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波动,以及水青冈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喜温喜湿)。
- 王丽娜姜小龙雷耘张明理
- 关键词:水青冈属
- 淫羊藿属植物的数量分类学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观测淫羊藿属植物的30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淫羊藿属属下类群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1)聚类分析结果将淫羊藿属中国种类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支持Stearn对Sect.Macroceras、Sect.Polyphyllon和Subg.Rhizophyllum的处理,但认为Sect.Epimedium的分类地位尚需进一步探讨。(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不是很高,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1.86%,这可能与本属植物演化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相关,但由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仍可以看出中国种类被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研究认为,花瓣与内萼片长度比、花瓣是否具距、萼片轮数等作为主成分反映的性状对淫羊藿属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 李超李娟张明理
- 关键词:淫羊藿属数量分类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基于序列trnL-trnF和ITS的榉属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榉属(Zelkova)是包含6个种的榆科小属,呈东亚、西亚和南欧间断分布。该文基于DNA序列trnL-trnF和ITS构建了榉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大体上把此属分为3个分支,分别对应东亚、西亚和南欧的种类,与前人仅依据ITS序列的结果不同。生物地理的扩散和隔离分化分析(DIVA)表明,榉属的原始祖先分布区可能是欧亚北温带,包括了东亚、西亚和南欧的某个大的区域。分化过程以隔离分化为主要特征,即3个分布区域是逐步隔离分化的。由于东亚的物种多样性,北太平洋有可能是起源中心。榉属的现代分布格局可能主要是由于渐新世发生的古地中海西退、中新世发生的青藏高原大范围隆升,以及第四纪冰川活动引起的分布区的收缩。
- 王璐雷耘张明理
- 关键词:分子系统发育榆科榉属
- 柽柳科红砂属(Reaumuria L.)的分类与分布被引量:5
- 2014年
- 柽柳科红砂属植物种类在我国的分布虽然不多,但属的种类可形成亚洲干旱区荒漠地带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目前尚无分类专著和系统的分类研究。根据世界各地植物志和国内标本馆信息,对世界红砂属的分类和分布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确认红砂属含21种,隶属2亚属2组6系,我国仅4种。该属是中亚干旱区集中分布的一个属,有18种之多,但也延伸到西亚、南欧、北非等地。在亚属、组、系的分类等级上,对其分布进行了分布点图的标记,并对中国分布的4种红砂也进行了标记。
- 郝晓莉张明理王绍明张霞
- 关键词:地理分布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