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FC—云南联合基金(U0933604)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史正涛李滨勇董铭明庆忠李玲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草地和耕地,这3类面积的总和达到了整个流域面积的86.40%以上。(2)1992年-2001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其余各类土地类型面积均呈减少状态。(3)不同坡度等级土地利用的变化表现为:6°以上的坡耕地不断减少,尤其15°以上,减少幅度较大;坡度6°以下,耕地仍有小幅增长。各个坡度内的林地均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6°以上的各坡度段,增长幅度较大。在2°-6°范围内和25°以上地区,园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各坡度段内均呈大幅度减少状态。
- 董铭史正涛李滨勇明庆忠
- 关键词:转移矩阵坡度
- 基于石笋记录的云贵高原古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石笋作为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典型代表,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基于近年来已报道的贵州荔波、茂兰、都匀凯口及云南寻甸、宣威、宁蒗等地11个洞穴30余根石笋的氧同位素数据的综合分析,认识云贵高原163 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3kaBP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格局的改变及季风系统的形成起到重大影响,在此大背景下,云贵高原气候演变体现了全球一致性,也呈现出其自身规律:(1)倒数第2次冰期的冰盛期(163.3~ 129.28 kaBP),气候严寒干冷,期间伴随温凉向冷干的转变;(2)末次间冰期(129.28~78.92 kaBP),气候温暖湿润,但期间冷暖波动变化幅度很大;(3)末次冰期(78.92~11.2 kaBP),气候极不稳定,冷暖波动很大,总体呈现降雨由多变少,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4)全新世(11.2 kaBP至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气候呈现变暖—高温—稍变冷—恢复的变化趋势.云贵高原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即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的过渡带,对研究中国甚至于全球季风系统的演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多指标多手段,提高研究区研究精度,拟建古气候变化曲线,应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性实证研究及未来气候模拟预测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李玲王嘉学黎亚波
-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云贵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