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1-10)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宋立荣甘南琴李林万能徐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三株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无机碳利用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本文研究了三株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条件下光合放氧对外源溶解无机碳的响应。当温度从20℃上升到30℃时,三株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显著增加。随着反应介质pH值从7.0上升到9.0,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逐渐增强,其最大光合放氧速率显著增大。胞外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Z)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放氧无显著影响,而碳酸酐酶抑制剂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thoxyzolamide,EZ)则抑制其光合放氧。通过酶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出这三株铜绿微囊藻的表观无机碳亲和力常数K0.5(DIC)均低于50μmol/L,显示出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无机碳的亲和力较高。在20—30℃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微囊藻无机碳亲和力无显著影响,表明环境温度不影响其对外源无机碳利用的能力。当反应介质pH值升高,铜绿微囊藻FACHB905和PCC7806的K0.5(DIC)增大,而铜绿微囊藻FACHB469的K0.5(DIC)值却减小。在加入AZ和EZ后铜绿微囊藻的K0.5(DIC)值均无显著变化。本文还比较了铜绿微囊藻与莱氏衣藻在介质pH值变化和加入碳酸酐酶抑制剂条件下光合放氧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莱氏衣藻的光合放氧随反应介质pH值的升高而减弱,而AZ和EZ均抑制莱氏衣藻的光合放氧。当反应介质pH值升高以及加入AZ或EZ后,莱氏衣藻的K0.5(DIC)值均减小。
- 徐涛宋立荣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光合放氧溶解无机碳
- 武汉大莲花湖异味化合物日变化及其相关因子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大莲花湖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莲花湖公园内,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景观水体,面积约为64000m2。近年来,该湖不断出现蓝藻水华,每到夏季湖区臭不可闻,损害了莲花湖旅游度假景区的景观生态价值和经济收入。本文对大莲花湖藻类及其异味化合物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大莲花湖藻类以微囊藻占优势。据GC-MS鉴定,该湖水中存在着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等3种异味化合物。水中溶解性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日最高浓度分别可达69.1ng/L3、2.6 ng/L和453.9ng/L,与各自的嗅觉异味阈值浓度比较可知,2-MIB和β-Ionone对该湖异味的类型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分别产生强烈土霉味和腐臭味,而-βCyclocitral对该湖异味的贡献则较小。水中日平均颗粒态的2-MIB、-βCyclocitral和-βIonone分别占各自总含量的70.9%、74.4%和81.4%,说明这3种异味化合物在水中均主要以颗粒态存在。这3种异味化合物的日变化与总藻、微囊藻、鱼腥藻及水面光强日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性、颗粒态、总-βCyclocitral均与总藻、微囊藻日变化显著相关,颗粒态-βCyclocitral和颗粒态-βIonone与总藻及水面光强显著相关,大莲花湖水中颗粒态2-MIB的浓度与鱼腥藻数量有显著相关性。
- 李林万能甘南琴宋立荣
- 关键词:蓝藻异味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