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75 被引量:393H指数:11
相关作者:蔡榕硕齐庆华卢勇夺申辉吕海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6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热带
  • 6篇夏季
  • 6篇海表
  • 6篇值模拟
  • 4篇台风
  • 4篇图像
  • 4篇年际
  • 4篇西太平洋
  • 4篇雷达
  • 4篇降水
  • 4篇海表温度
  • 4篇海域
  • 3篇地转流
  • 3篇东沙群岛
  • 3篇溢油
  • 3篇水汽
  • 3篇统计分析
  • 3篇图像分割
  • 3篇潜热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国家海洋环境...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国家海洋技术...
  • 6篇淮海工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内蒙古工业大...
  • 4篇厦门大学
  • 3篇内蒙古大学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4篇何宜军
  • 4篇齐庆华
  • 4篇吕海滨
  • 4篇蔡榕硕
  • 4篇申辉
  • 4篇卢勇夺
  • 3篇刘全生
  • 3篇骆智斌
  • 3篇白杨
  • 3篇伍玉梅
  • 3篇宋健
  • 3篇吴一全
  • 3篇崔雪森
  • 3篇王庆业
  • 3篇刘浩
  • 3篇张启龙
  • 3篇杨联贵
  • 3篇汪小勇
  • 3篇潘伟然
  • 3篇刘娜

传媒

  • 12篇海洋科学
  • 7篇海洋预报
  • 4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工程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风期间南海低空大气波导统计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南海部分探空站、‘科学1号’和‘实验3号’观测的每天4次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引入截止波长判断式,统计分析了南海季风期间较强大气波导发生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季风期间南海较强大气波导的发生概率为30%左右,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波导层结高度逐渐降低,70%以上发生在1km高度之内;大气波导发生概率和层结高度呈现‘低-高-低’的日变化趋势,夜晚发生波导概率较高,深夜波导层结高度最低,比较稳定。
成印河赵振维张玉生
关键词:大气波导统计特征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季节变异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基于NEMO模式分别对TC、STC和DTC经向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驱动场增强和减弱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应力是TC和STC南、北向输送以及DTC南向输送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风应力和热盐通量季节变化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TC和STC的南、北向输送以及DTC的南向输送主要是由风应力的季节振荡引起的,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
刘洪伟张启龙段永亮徐永生
关键词:北太平洋
泉州湾水体结构的潮周期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泉州湾6个站点的观测数据显示:内湾涨潮流历时由底层向表层逐渐变短,而落潮流历时则逐渐变长;同时,各个站点实测的盐度水深结构也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特征,这可能与局地水体的层化和混合机制的交替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定量分析s2站位上影响水体结构变化的四种机制发现:外湾的河口环流作用与潮汐张力、风混合以及潮汐混合作用相比要小一个量级.在一般天气条件下的大潮周期,潮汐混合与潮汐张力相互竞争是导致水体结构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小潮周期由于潮流混合作用减弱,水体层化现象得以持续较长时间,风的搅动在特定时刻可以起到削弱层化结构的作用.
刘浩骆智斌潘伟然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河口环流
礁坪上波浪传播变形的数值计算
珊瑚礁广泛分布于我国海域,这些珊瑚礁通常周边水深很大,外海波浪传来时,经过一个坡度很陡的礁坪边缘传至浅水礁坪区域。因为礁前部分坡度很陡,礁坪上方的波浪水动力特性与其它近海区域并不相同。本文采用数值模型对礁坪上波浪传播变形...
何栋彬; 房克照; 刘忠波;
关键词:BOUSSINESQ方程增减水数值模拟
缓变下垫面和耗散作用的非线性Rossby波被引量:9
2014年
从准地转位涡方程出发,采用摄动方法和时空伸长变换推导了在缓变下垫面和耗散共同作用的Rossby代数孤立波方程,得到Rossby波振幅满足带有缓变下垫面的非齐次Benjamin-Davis-Ono-Burgers(BDOBurgers)方程的结论.指出地形效应和耗散是诱导非线性Rossby波产生的重要因素,说明了在缓变下垫面强迫效应和非线性作用相平衡的假定下,Rossby孤立波振幅的演变满足非齐次BDO-Burgers方程,给出在切变基本气流下缓变下垫面和正压流体中Rossby波的相互作用.
宋健杨联贵刘全生
关键词:耗散
集成波能转换功能的方箱—挡浪板式浮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浮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集成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波浪能开发利用方式,基于方箱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和幕帘式防波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方箱—垂直挡浪板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该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输出特性进行研究。模型基于N-S方程,采用紧致插值曲线(CIP)方法结合浸没边界法(IBM)求解。运用数值模型探究在一定波浪条件下,动力输出系统(PTO)阻尼力的大小以及挡浪板对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转换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集成系统的俘获宽度比随PTO阻尼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阻尼力FPTO=150 N时达到最大;相对于方箱型集成系统,增设0.1 m挡浪板后可使其最大俘获宽度比ηe提高33%左右;此外,集成系统的俘获宽度比随挡浪板长度增加而增大,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在挡浪板长度Sp=0.5 m时达到最大,此时俘获宽度比ηe=0.5631。
纪巧玲徐成浩刘庆凯
关键词:浮式防波堤挡浪板N-S方程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拥有5个环流圈结构.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间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主要运用NEMO模式对这3个经向翻转环流圈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STC和DTC的经向流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在El Nio期间,TC的南、北向流量均减弱,STC的北向流量增强、南向流量减弱,DTC的南向流量减弱;而在La Nia期间则相反.敏感性试验表明,在风应力强迫下得到的TC、STC南、北向流量和DTC南向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都很显著,并与在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共同强迫下得到的结果非常一致;而仅在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强迫下,各分支流量的年际变化均较小.由此可见,风场驱动是引起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却较小.
刘洪伟张启龙徐永生段永亮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北太平洋年际变化
城市地表能量平衡方案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系统介绍了城市地表能量平衡的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进展.由于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地表能量平衡方案中的各个物理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不同尺度的大气环境和城市气候,尤其是微尺度气候.另外,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城市冠层模型的特点,及其与中尺度大气模式的耦合,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认为,从中尺度大气模式的研究和发展来看,城市冠层模型和中尺度大气模式的耦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尺度大气模式的模拟水平,这也有助于中尺度大气模式的精细化模拟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地表能量平衡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蒋磊李娜娜季明霞张季平康贤彪
关键词:城市冠层城市热岛
一个耦合模式下北赤道流分叉的初步研究
2011年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北赤道流分叉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模式结果表明北赤道流的分叉纬度,在表层大约是15.2°N,随深度而向北移动,在1000 m深度大约为20°N。北赤道流分叉在春、夏季节偏南,而秋、冬季节偏北,可能主要与局地的Ekman抽吸有关。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周期表现有准2年、3~4年和10年左右,其中3~4年ENSO周期最为显著。该耦合模式对于北赤道流分叉的变化特征的模拟结果与已有的观测结果大体一致,可以用于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北赤道流分叉的长期变化机制,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孟庆佳王凡刘娜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年际变化
Coriolis力作用下的β效应与层结效应的Rossby孤立波被引量:9
2014年
从包含完整Coriolis力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出发,利用半地转近似导出了β效应、层结效应和地球旋转水平分量f_h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Rossby波满足KdV方程以及KdVmKdV方程.结果表明β效应、层结效应和地球旋转水平分量对Rossby的作用.
刘全生宋健杨联贵
关键词:CORIOLIS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