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803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 相关作者:郝振林常亚青宋坚毛俊霞王荦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脉红螺早期发育的研究
- 以大连产脉红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脉红螺的孵化、胚胎发育及幼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脉红螺早期发育属间接发生型,其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膜内担轮幼虫、膜内面盘幼虫;幼虫发育包括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
- 郝振林宋坚常亚青肖登兵贲月
- 关键词:脉红螺受精卵面盘幼虫胚胎发育
- 文献传递
- 脉红螺早期发育的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早期个体发生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红螺的发育属间接发生型,其胚胎发育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膜内担轮幼虫和膜内面盘幼虫;幼虫发育包括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匍匐幼虫经变态后发育为稚螺;在水温为21 ~22℃的条件下,受精卵需18 ~20 d发育至膜内面盘幼虫,经20~ 26 d后,面盘幼虫逐渐破膜而出;脉红螺面盘幼虫具有1对眼点和1对平衡囊,面盘呈双叶状,后期面盘幼虫的面盘中部开始凹陷,并逐步加深成4叶,呈蝶状,足发达,幼虫既能浮游又能爬行,随着进一步的生长发育,逐渐转入匍匐生活,成为稚螺.
- 郝振林于洋洋宋坚常亚青肖登兵贲月
- 关键词:脉红螺受精卵面盘幼虫胚胎发育
- 长蛸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6
- 2011年
-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Octopodidae),俗称长八带鱼、鲅须[1]。在我国南北海域均有分布,其中北部海域较多。长蛸个体大、肉质肥厚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食用部分占总体的90%以上[2]。肉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干制品,食用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目前,已有学者对长蛸的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及养殖技术等进行过研究[4-7],而关于长蛸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拟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我国大连近海长蛸肌肉中的生化组分进行研究,旨在为更清楚全面了解长蛸的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 郝振林宋坚常亚青
- 关键词:长蛸脂肪脂肪酸氨基酸
- 太平洋褶柔鱼胆固醇与牛磺酸含量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生化方法,对太平洋褶柔鱼不同规格、不同部位的胆固醇和牛磺酸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可食用部位的胆固醇平均含量为382.8mg/100g,牛磺酸平均含量为370.8mg/100g,为其营养和食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 郝振林唐雪娇宋坚贲月常亚青
- 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胆固醇牛磺酸
- 香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3
- 2016年
- 采用生化手段对香螺(湿重:136-187 g)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螺肌肉一般营养成分中水分含量77.56%、粗蛋白含量60.52%(干)、灰分6.27%、粗脂肪7.29%。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和17种氨基酸,其中,17种脂肪酸中含有5种饱和脂肪酸(SFA)和12种不饱和脂肪酸(UFA)。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DHA和EPA的总量为18.2%。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总量10.82%,其次依次为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与精氨酸(Arg);色氨酸(Trp)含量最低占总量0.41%。呈味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54.33%和44.6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89。综上,香螺为一种营养丰富、价值较高的海味佳品。
- 郝振林王煜于洋洋湛垚垚田莹王荦毛俊霞常亚青
- 关键词:蛋白质脂肪脂肪酸氨基酸
- 太平洋褶柔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3
- 2012年
-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隶属头足纲,枪形目,开眼亚目,柔鱼科,褶柔鱼亚科,褶柔鱼属,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汇水域,在我国东、黄海和台湾海峡以北也有分布。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I渔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之一,
- 郝振林宋坚姜亚洲常亚青
- 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脂肪脂肪酸氨基酸
- 香螺早期发育过程中四种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 2017年
- 测定分析了香螺早期发育过程四个阶段的4种典型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香螺早期发育过程中,脂肪酶比活力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幼螺期的脂肪酶活性最高,为0.361U/mg;胚壳期脂肪酶活性最低,为0.057U/mg。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脂肪酶相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卵摄食期到稚螺期,胃蛋白酶活性由2.201U/mg逐渐降为0.253U/mg,到幼螺期显著升高,胃蛋白酶活性在各个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在卵摄食期和胚壳期未检测到淀粉酶活性,稚螺期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幼螺期(p〈0.05),分别为7.035U/mg、1.206U/mg。另外,在香螺幼体各发育阶段均未检测到胰蛋白酶活性。
- 郝振林刘鲁雷于洋洋湛垚垚田莹王荦毛俊霞常亚青
- 关键词:早期发育消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