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05071)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张培训张宏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周围神经
  • 3篇细胞
  • 3篇肌电
  • 3篇甲壳质
  • 2篇神经修复
  • 2篇神经再生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肌电描记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骨髓
  • 2篇干细胞
  • 1篇电图
  • 1篇动作电位
  • 1篇许旺细胞
  • 1篇腰神经
  • 1篇腰神经根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姜保国
  • 6篇张殿英
  • 5篇傅中国
  • 5篇张培训
  • 4篇张宏波
  • 3篇徐峰
  • 3篇赵富强
  • 2篇褚亚明
  • 2篇何湘君
  • 1篇薛峰
  • 1篇李剑
  • 1篇党育
  • 1篇付中国
  • 1篇杜婵
  • 1篇魏光如
  • 1篇熊建
  • 1篇尚永刚
  • 1篇杨明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肌电图对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480.8±255.9μV)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肌肉(P<0.01)。刺激L4脊神经后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00μV,其中在股四头肌(305.2±131.5μV)、胫骨前肌(340.2±310.4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在股二头肌(142.4±144.7μV)、腓肠肌(138.2±127.6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刺激L5脊神经后根,于股二头肌(377.5±264.4μV)、腓肠肌(168.4±126.7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其它各肌群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后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可作为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参考。
徐峰付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关键词:肌电监测波幅
种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甲壳质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em,MSCs)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周围神经的许旺细胞,通过MSCs和生物降解支架材料复合后构建成的神经套管,探讨其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和MSCs的体内分化去向。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培养纯化的成年大鼠MSCs,传代扩增。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缺损长度0.5cm,实验分3组,每组8只SD大鼠,各组均取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正常对照。A组:复合MSCs的甲壳质神经套管桥接组;B组:单纯神经套管桥接组;C组:造成神经缺损后原位神经移植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测评价疗效。结果:各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8周各组的再生的神经纤维已越过套管缝合口,A,B,C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分别为45.2±1.32,54.2±1.47,66.5±1.40;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6.10±3.71),(32.89±4.01),(25.45±3.78)m/s。上述各指标及远端神经轴突面积各组间比较均有: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了MSCs的甲壳质神经套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甲壳质套管组,单纯套管组优于神经移植组。
张培训姜保国何湘君赵富强傅中国张殿英张宏波
关键词:许旺细胞神经再生
GFAP启动子与骨髓基质干细施神经胶质分化的筛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结合特异性GFAP启动子控制的EGFP的表达来筛选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方法构建报告载体pGFAP-EGFP,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β-ME、RA、forskolin、bFGF、PDGF-AA、HRG-β等复合物的诱导7 d后,pGFAP-EGFP载体转染,G418抗生素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存活细胞体内的EGFP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细胞的比率。结果 报告载体pGFAP-EGFP构建成功,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部分细胞存活,流式细胞仪测定82.74%的细胞表达EGFP。筛选出的细胞GFAP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阳性。体外扩增后可以得到大量的目的细胞。结论.特异性GFAP启动子控制的EGFP的表达可以在体外有效的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筛选和扩增。筛选后的细胞具有胶质细胞表型,可提供足够的胶质细胞进行神经系统的细胞替代治疗。
张培训姜保国何湘君赵富强魏光如张殿英傅中国张宏波
关键词:GFAP骨髓基质干细胞EGFP胶质细胞
甲壳质套管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甲壳质生物套管在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行T8-9节段脊髓完全横断损伤,A组单纯横断脊髓作为对照,B组用甲壳质生物套管套接横断脊髓断端,术后1个月时处死取材,行HE、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F200、GFAP)检查。结果:大鼠对甲壳质套管无明显排斥反应;B组可见断端脊髓纤维向套管间隙内生长,且脊髓头侧断端前角运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P<0.05),细胞处于活跃功能相,GFAP染色阳性面积A组明显大于B组(P<0.05),B组套管间隙内可见神经纤维丝(NF200)及GFAP染色阳性胶质细胞框架存在,A组断端间为较大空洞,无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存在。结论:甲壳质生物套管在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可为断端脊髓神经纤维生长提供间隙,这种套接材料及方式可作为研究和治疗脊髓损伤的模型和方法。
熊建薛峰姜保国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神经纤维胶质细胞
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神经断端保留小间隙的静脉桥接模拟神经外膜形成神经再生室,为周围神经再生创造了良好的生理环境,从而保证神经束的良好对合。实验采用部分脱乙酰甲壳质作为套管材料,用小间隙桥接方法修复坐骨神经损伤,观察套管内的神经再生情况,并与传统外膜缝合法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2-10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①主要材料:实验所用中空圆柱形套管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纺织科学院共同发明的一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专利号:01136314.2)。实验中所用套管尺寸为:管长4 mm,壁厚0.1 mm,内径1.5 mm。②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大组,每组10只,每一大组全部10只动物的左腿坐骨神经为一组,右腿坐骨神经为另一组,每组10根坐骨神经。另取5只同样大鼠双侧坐骨神经未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③实验方法:外膜原位缝合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神经外膜原位缝合;生物套管小间隙原位桥接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小间隙套管桥接;断端旋转180°外膜缝合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远端旋转180°后,神经外膜缝合;断端旋转180°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远端旋转180°后,小间隙套管桥接。④实验评估:术后第7,14,21,28,42天取坐骨神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观察。结果:再生神经延套管中央走行,7 d时已有部分纤维通过2 mm间隙,14 d时有髓纤维数量明显多于近端。21 d后,套管组与原位外膜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相近。再生纤维胞核数量较多,髓鞘纤细。套管结构完整。结论:此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内的再生神经连续、整齐,髓鞘完整,其神经再生情况好于传统外膜缝合法。
李剑张培训张殿英张宏波尚永刚杨明党育姜保国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免疫组织化学
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临床报道疗效较为肯定的痉挛型脑性瘫痪相关外科治疗方法的现状、进展与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熏OVI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1978-01/2005-04相关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spasticity,cerebralpalsy,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ie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1994-01/2004-04相关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痉挛性脑瘫,手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痉挛性脑瘫手术治疗的历史、原理、应用解剖及基础研究、方法、预后及发展趋势等。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非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83篇相关文献,最后2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23篇文献中16篇涉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式的发展、改良、预后,其中又包括4篇关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7篇涉及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新方法、新术式。资料综合: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治疗主要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及矫形手术等,但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证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是一种解除痉挛改善功能的有效且较成熟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判断标准仍存在广泛争议。结论: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近10年来虽在手术方法多样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单一手术有时未必达到满意的解痉效果,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以外的各类神经手术均因缺乏足够的长期的疗效评估而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发展一种更安全、微创、有效、持久及普遍适用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及术中肌电监测的应用,甚至脑内原发病灶的治疗,是目前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研究发展的根本方向所�
徐峰傅中国姜保国
关键词:痉挛肌电描记术
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大鼠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20只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5组。A组:神经外膜原位缝合(n=24);B组:套管小间隙原位桥接(n=24,间隙5mm);C组:两断端相对旋转180°后外膜缝合(n=24);D组:两断端相对旋转180°后套管小间隙桥接(n=24,间隙5mm);E组:套管小间隙原位桥接(n=24,间隙5mm)后间隙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电生理学检查、组织学检查以及计算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结果组织学检查术后4周各实验组的神经远端均见到再生的神经纤维;小间隙套管组(B,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各个时间检测点上均好于相应的直接外膜缝合组(A组)和旋转后直接外膜缝合组(C组)(P<0·05)。小间隙套管组(B,D组)神经远端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在4、6、8周3个检测点上高于相应的直接外膜缝合组(A组)和旋转后直接外膜缝合组(C组)(P<0·01);在2周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套管小间隙(5mm)桥接的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好于断端外膜直接缝合,具有替代直接神经外膜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张培训姜保国赵富强傅中国张殿英杜婵张宏波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甲壳质套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周围神经修复被引量:7
2004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成体细胞。MSCs易于贴壁培养,具有相对特异的表型,在各种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呈现不同种系的分化。与周围神经的修复相结合,阐述了与周围神经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了展望。
张培训姜保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神经MSCS骨髓细胞细胞因子
腰神经根与其支配肌群的电生理定位实验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电生理方法定位腰神经根主要支配肌群的可行性,为临床术中电生理定位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9只5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2~L5脊神经根部,分别记录双侧大鼠下肢主要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下肢四组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结果:9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刺激腰神经根于下肢所记录的典型肌电波形以双相波和三相波为主。②刺激L2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mV,以在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最高(0.89±1.05)mV,显著高于其他3组肌肉(P<0.05)。③刺激L3脊神经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79±13.22)mV,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P<0.01)。④刺激L4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明显>1mV,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15.88±12.28),(12.75±4.97),(7.11±3.60),(8.06±5.29)mV,P<0.01]。⑤刺激L5脊神经根,于股二头肌、腓肠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92±15.05),(13.1±7.05)mV,显著高于其他各肌群(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可基本确定所刺激的腰神经根节段。
徐峰傅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关键词:脊神经根肌电描记术动作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