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作品数:541 被引量:4,779H指数:29
相关作者:徐兆礼韦钦胜龙江平臧家业林茂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4篇天文地球
  • 140篇生物学
  • 1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3篇农业科学
  • 25篇经济管理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水利工程
  • 8篇理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2篇海域
  • 42篇浮游
  • 40篇沉积物
  • 34篇近海
  • 33篇浮游动物
  • 29篇群落
  • 28篇夏季
  • 27篇长江口
  • 26篇污染
  • 25篇植物
  • 22篇重金
  • 22篇重金属
  • 22篇海岸
  • 19篇浮游植物
  • 18篇湿地
  • 18篇珠江口
  • 17篇遥感
  • 17篇近海域
  • 16篇营养盐
  • 13篇底栖动物

机构

  • 78篇国家海洋局第...
  • 67篇国家海洋局第...
  • 67篇中国科学院
  • 60篇国家海洋局
  • 5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0篇国家海洋环境...
  • 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7篇河海大学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6篇厦门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
  • 1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1篇国家海洋局海...
  • 10篇国家海洋信息...
  • 10篇青岛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8篇徐兆礼
  • 18篇韦钦胜
  • 18篇龙江平
  • 17篇臧家业
  • 16篇林茂
  • 15篇黄小平
  • 13篇陈建芳
  • 12篇华祖林
  • 12篇王伟伟
  • 11篇金海燕
  • 10篇李团结
  • 10篇李宏亮
  • 9篇王奎
  • 8篇尹健强
  • 8篇李开枝
  • 8篇马红伟
  • 8篇卢勇
  • 8篇高生泉
  • 7篇许振祖
  • 7篇黄加祺

传媒

  • 44篇海洋学研究
  • 37篇海洋环境科学
  • 29篇海洋学报
  • 28篇海洋开发与管...
  • 23篇海洋科学
  • 2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5篇生态学报
  • 13篇台湾海峡
  • 12篇生态学杂志
  • 10篇海洋与湖沼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海洋通报
  • 9篇海洋科学进展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环境科学
  • 7篇中国海洋湖沼...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5篇海洋渔业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41篇2013
  • 73篇2012
  • 106篇2011
  • 115篇2010
  • 87篇2009
  • 53篇2008
  • 41篇2007
  • 16篇2006
5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算是绿色GDP核算中环境成本的关键部分。本文以黄河三角洲2003年-2008年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对象,选择在贴现率为0%~6%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成本法计算石油资源的价值折耗,研究发现使用者成本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使用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敏感,随贴现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在贴现率为3%和4%时,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折耗价值分别约为180亿元和122亿元,为使用者成本账户中较贴近现实的价值折耗数值。在贴现率在为3%~6%的范围内,价值折耗占净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0%左右。总体来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枯竭成本巨大,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降低,并且未从国民财富中扣除,掩盖了经济真实的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贴现率计算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久之策。
范超李萍陈东景彭昌盛
关键词:环境经济核算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法黄河三角洲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m2和10.66×103ind/km2。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即调查水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6月,种间分布较均匀,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值(H′)较高;9月,在群岛外侧,由于口虾蛄在质量密度上形成单一优势种,导致质量多样性指数下降;但在尾数密度上,种间分布较均匀,尾数多样性指数值明显高于质量多样性指数值。无论是在6月还是9月,高密度区均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特别是东南部受台湾暖流影响的海域。瓯江北口外的冲淡水水团是形成瓯江口北侧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密度、种数和多样性低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冲淡水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口足目和虾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徐兆礼沈盎绿李新正
关键词:口足目虾类渔场优势种
三门湾外海的潮汐和潮流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2009年5月—7月三门湾外海D8和D)9两个站位布放的防渔网底拖锚系ADCP连续观测获取的流速资料和水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潮汐和潮流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潮汐娄型为正规半日潮,近岸的D9站浅水分潮比离岸的D8站显著,潮汐呈现出回归潮特征。三门湾外海潮流半日分潮能量最大,各层潮流呈现出旋转流性质;椭圆率随水深增加;M_2、K_1分潮流最大流速均在次表层最大;最大分潮流速发生时刻底层比中、上层提前约半小时;该海域潮流的半日分潮流以正压为主,全日分潮流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斜压性。
师鹏飞许东峰王俊徐鸣泉
关键词:潮汐
天津近岸海域水文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海洋经济已成为天津市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不断发展,为满足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充分了解海域水体环境的现有状况。利用2006—2007年渤海湾(天津近岸)4个航次的水文气象调查资料和2006年夏季4个定点连续观测站的海流调查资料,重点分析了天津近岸海域温度盐度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并对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流部分)的历史资料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表明,渤海湾夏季环流整体趋势未发生较大变化,但余流很小;与历史资料相比较,流速有减小趋势,而且流速普遍较弱;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变化不大。
徐辉奋姜波赵世明武贺杜小平马治忠
关键词:温度盐度海流
夏季长江口外缺氧频发的机制及酸化问题初探被引量:16
2017年
针对夏季长江口外缺氧区,深入认识了同缺氧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海底地形、流场环境、锋面和上升流等主要环境特征;特别地,夏季长江口外羽状锋和上升流这两种物理过程是耦合在一起的,羽状锋的垂向分布形态与上升流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对夏季长江口外历史缺氧事件的回顾与分析,从统计学意义上展现了缺氧区在水平分布上的空间结构,并认识了缺氧发生区位置的细节,发现口门外内陆架区的溶解氧(DO)含量与水深之间呈"V"型关系,据此指出内陆架的缺氧水体多发生在具有陡峭海底地形的坡面上.在长江口外缺氧机制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剖析了口门外陡坡地形何以能成为夏季缺氧核心频发区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阐释了坡面处缺氧区位置与羽状锋面和上升流的内在联系.长江口外羽状锋和上升流及其耦合作用是诱发夏季缺氧的重要驱动力,长江冲淡水羽状锋扩展和上升流交互作用影响下营养盐的持续输送和该处良好的光照条件是夏季长江口外浮游植物繁殖和底层缺氧的重要机制.通过对缺氧区耗氧作用及有机碳矿化和营养盐再生的探讨,指出夏季长江口外显著的耗氧过程亦主要发生在具有锋面和上升流特征的陡峭坡面附近,并证实底层缺氧区存在营养盐的表观丢失现象;同时,分析显示长江口外泥质区底边界层中的沉积物再悬浮也可对有机碳耗氧矿化及营养盐循环与再生产生影响.研究还指出长江口外的陡坡地形也是夏季低pH酸化环境的主要发生区,陡坡处羽状锋面和上升流的耦合亦为诱发夏季底层酸化的重要物理驱动力.最后,对今后长江口外缺氧区和水体酸化研究中予以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韦钦胜王保栋于志刚陈建芳薛亮
关键词:长江口上升流锋面生物地球化学酸化
长江口冲积岛植物群落演替现状被引量:5
2008年
长江口冲积岛(崇明、横沙、长兴、九段沙)发育至今,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成岛年龄、高程、土壤种类、土壤养分、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等影响着冲积岛植物群落的形成、定居与演替。在多年野外调查基础上,以时间跨度,运用等差序列排序,阐述了冲积岛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记录并预测了历年冲积岛植物数量,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二维排序方法,对冲积岛多种生境下植物群落的演替现状和所适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运用植物样方调查数据,对个别群落间的竞争作了生产量、生境等分析,为研究长江口冲积岛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宋国元赵敏曹同
关键词:长江口植物群落演替环境因子
EGM2008模型精化研究及其在濒海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最新的全球大地水准面模型EGM2008,结合区域GPS/水准网点成果精化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与GPS/水准网点直接内插所得结果、实测数据所得高程异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大地水准面与全球大地水准面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约为24.5 cm;在沿海地区精化的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可达到±5 cm的精度,可以满足近岸海岛高程传递和近岸海洋测绘等工作的需要。
冯义楷刘焱雄彭琳于甲李杰
关键词:高程异常大地水准面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提出福建要以全面落实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努力构建"两区三基地",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和海洋蓝色经济实验区建设跃上新台阶;并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方面提出今后五到十年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关键词:海洋经济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下地形遥感反演及三维可视化被引量:4
2009年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下地形的获取和可视化对于江苏近海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设计以下方案:首先利用可见光水深遥感反演技术,建立削弱悬沙影响的水下地形遥感反演模型,获取沙脊群水域的水下地形;然后以Active X Control和COM对象组合方式基于OpenGL技术开发三维地形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Visual Terrain Platform,VTP),构建辐射沙脊群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系统,实现沙脊群水域水下地形的可视化及地形信息管理。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案可为管理、开发和利用近海海洋空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谢伟军张东张鹰余宁顾云娟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水下地形可见光遥感三维可视化
中国东海日本鳗鲡种群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中国东海日本鳗鲡2个群体(闽江流域玻璃鳗养成的成鳗和长江口捕获的玻璃鳗)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363个位点,其中闽江流域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系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228和269、62.81%和74.10%、0.2781和0.3077、0.4092和0.4493,日本鳗鲡这2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闽江流域群体明显低于长江口群体。2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140,遗传距离为0.2103,在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遗传聚类图上,2群体明显分为2支,显示了群体分化现象,不同地理群到达产卵地的时间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张辛许璞许广平刘培庭仲霞铭李旭光徐健荣丁亚平许晓风
关键词:日本鳗鲡AFLP种群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