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0614)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方念乔丁旋陈萍陈学方张振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新生代
  • 2篇孟加拉湾
  • 2篇北印度洋
  • 1篇等深流
  • 1篇东北印度洋
  • 1篇冬季风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有孔虫
  • 1篇上升流
  • 1篇深海氧同位素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沉积
  • 1篇特提斯
  • 1篇同位素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隆升
  • 1篇晚新生代
  • 1篇隆升
  • 1篇环境事件
  • 1篇环境意义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方念乔
  • 3篇丁旋
  • 2篇陈萍
  • 1篇张振国
  • 1篇宋成兵
  • 1篇刘勇勤
  • 1篇胡超涌
  • 1篇石峰
  • 1篇刘豪
  • 1篇张振芳
  • 1篇魏华玲
  • 1篇陈学方
  • 1篇吴琳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3
  • 4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北印度洋两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序列及其对喜马拉雅隆升的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生成的钙质浮游生物壳体。两类沉积序列在物质组成和形成机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但在聚积过程中都受到以喜马拉雅隆升为代表的构造运动的显著影响。本文应用DSDP218、ODP717、ODP758及其它来自东北印度洋的资料和样品,通过沉积学、微古生物学与古海洋学的综合研究,实现了9 Ma以来扇区近源相、远源相和岭区沉积记录中的事件对比。我们的工作表明,在东北印度洋所记录的众多与喜马拉雅山系隆升有关的地质事件中,3.5 Ma和0.8 Ma代表了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两个演化阶段。
方念乔丁旋张振国刘豪魏华玲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深水沉积
Evolution of heat transport pathways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during last deglaciation被引量:4
2002年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provides important heat transport pathway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betwee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that exert important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MS 14C, δ18O, planktonic foraminifer assemblages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ree piston cores collected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anges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heat transport pathways were phase characteristic and in steps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deglaciation Termination IA, at about 12.5 kaBP, sea level rose rapidly in a short time period, and Makassar and Lombok straits widened suddenly for warm and fresh water from the Pacific to pour into the Java Sea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Termination IB, about 9.5 kaBP, sea level rose rapidly agai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tarted to connect with the Java Sea. With monsoon actions, a large amount of fresh water from the SCS shelf area flew
F.Guichard
关键词:INDONESIANARCHIPELAGODEGLACIATIONPATHWAYSPLANKTONICFORAMINIFER
孟加拉湾深海记录中的等深流活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被引量:13
2002年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极区在气候意义上的遥相关 .等深流的强化与冰川旋回之间似乎不存在密切关联 ,氧同位素第 3 ,4,5期内均可发现明显的强化记录 .关于强化的控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
方念乔陈萍吴琳石峰
关键词:等深流孟加拉湾古环境
印尼多岛海沉积记录基本特征与云南古特提斯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以新生代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沉积记录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对陆 (岛 )海相间结构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进行讨论。各种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在多岛海槛式盆地中多有反映 ,但以浊积和半远洋沉积最为突出 ,典型的远洋沉积仅发育于多岛海外围的开放大洋地区。连续而持久的远洋沉积记录是判别古代洋盆规模的最有效的依据之一。云南昌宁—孟连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多岛洋主洋盆 ,包含的以放射虫硅质岩为代表的远洋记录覆盖的地质历史至少达 130Ma。结合明显的等深流记录、可能的巨大火成区记录、巨量陆屑输入记录等多方面的证据 ,笔者认为 ,云南地区所揭示的东古特提斯的规模远非当代的印尼多岛海可比。
方念乔
关键词:古特提斯新生代古海洋学
东经90°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与晚新生代重大构造环境事件被引量:14
2002年
东经 90°海岭的北部远洋型沉积记录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监视器。文章应用有孔虫组合分析和壳体微量元素分析 ,结合相关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工作 ,对以ODP75 8钻孔为代表的 9Ma以来的沉积记录综合研讨 ,识别出对应于高原阶段隆升 (3 7~ 3 2Ma、0 .8~ 0 .6Ma、0 .17~ 0 .16Ma)的重大环境变化信号。文章还提出印度冬季季风强度是反映高原构造活动关键标志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 ,海岭远洋记录提供的晚新生代最大环境转折时段位于 3.7~ 3.2Ma间。
方念乔丁旋刘勇勤胡超涌陈学方张振芳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晚新生代
孟加拉湾深海氧同位素2、3期上升流活动——北印度洋冬季风的实证被引量:13
2003年
北印度洋季风研究的经典地区是上升流活跃的阿拉伯海和索马里海盆 ,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强弱的变化则是以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值反映的淡水输入量大小来指示的。文章通过对孟加拉湾的MD771 81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对比东经90°海岭的MD81 349岩芯的同类分析结果 ,发现孟加拉湾地区在深海氧同位素 2、3期出现上升流生物种丰度上升、表层水古生产力升高、表层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浅、盐度增加等指示存在上升流活动的现象 ,说明当时该区东北冬季风增强。特别的是间冰段深海氧同位素 3期各古环境的代用指标都形成记录上最突出的峰值 ,且在同期背景值上叠加着强烈的波动 ,认为此现象应是印度季风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强盛期的相互转换、水体的垂直循环运动等环境信号和控制机制在该区的反映。
丁旋方念乔陈萍宋成兵
关键词:北印度洋孟加拉湾浮游有孔虫上升流冬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