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REKF11-03)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何锴蒋学龙李权王文智孙悦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兽类
  • 1篇天空
  • 1篇西南山地
  • 1篇系统地理
  • 1篇系统地理学
  • 1篇小型哺乳动物
  • 1篇小型兽类
  • 1篇RRNA基因
  • 1篇COI基因
  • 1篇DNA条形码
  • 1篇DNA条形码...
  • 1篇哺乳动物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蒋学龙
  • 2篇何锴
  • 1篇孙悦华
  • 1篇李权
  • 1篇王文智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空之岛”:Ⅰ系统地理学研究概述被引量:11
2014年
"天空之岛"指大陆山区受到地理隔离的高海拔生境,由于气候、生境等在不同海拔上的异质性,"天空之岛"中的高山生物会由隔离引发形态和遗传结构等的改变.中国西南山地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本文将中国西南山地和邻近山区划归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空之岛",并围绕这一概念,对该区域的系统地理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中国西南山地"天空之岛"中物种的系统地理结构和进化模式受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生境等因素的影响,更新世气候回旋、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和地理格局作用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物种对地质事件的响应机制不同,它们可能具有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地理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建议:结合比较系统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检验地理、气候和生物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地理格局、促进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期望本文能为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问题,即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费有限的环境下,如何最大化地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何锴蒋学龙
关键词:系统地理
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鉴定中的探索:以甘肃莲花山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鼩鼱(S.thibetan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斯氏鼢鼠(Eospalax smith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7种为莲花山首次报道。另外,采自海拔2,800m的黑线姬鼠是该物种全球海拔最高的分布记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形态鉴定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分类学背景,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则限制于网络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序列信息导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形态鉴定依然是小型兽类鉴定的基石和主要手段,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形态鉴定的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本文认为DNA条形码鉴定前景非常乐观,但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应与经典分类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保存凭证标本。
何锴王文智李权罗培鹏孙悦华蒋学龙
关键词:DNA条形码小型哺乳动物COI基因RRNA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