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337)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海丰张翼鷟于泳晋鑫吴晓雄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宁波市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发病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疾病
  • 2篇微RNAS
  • 2篇微小RNA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疾病
  • 2篇IFN-Γ
  • 1篇调节性
  • 1篇多态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赵海丰
  • 3篇张翼鷟
  • 1篇王晓芳
  • 1篇王亚非
  • 1篇方治
  • 1篇余静
  • 1篇赵丹丹
  • 1篇李克强
  • 1篇赵智刚
  • 1篇杨洪亮
  • 1篇达万明
  • 1篇罗央清
  • 1篇吴晓雄
  • 1篇蔡挺
  • 1篇徐建芬
  • 1篇晋鑫
  • 1篇于泳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探讨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和TGF-βRⅢ)的表达量,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ITP患者组TGF-β1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GF-βRⅠ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RⅢ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和TGF-βRⅡ在ITP患者中表达异常,表明TGF-β1信号通路在ITP患者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方治张翼鷟蔡挺李克强余静罗央清赵海丰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
原发于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例的分析,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35例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区间:5-52岁),多数病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6例(45.7%)患者表现为纵膈巨大肿块,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腔)也很常见(62.9%),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和24%,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则分别为25%和16.7%。统计分析表明,贫血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巨大肿块(P=0.048),上腔静脉综合征(P=0.021)及确诊时血小板异常(P=0.021)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伴贫血和巨大肿块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
晋鑫赵海丰于泳赵丹丹杨洪亮王晓芳赵智刚王亚非吴晓雄达万明张翼鷟
关键词:纵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贫血
微小R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内源性非编码RNA,其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m RNA的3′非编码区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 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发育、分化、增殖、凋亡等活动。mi RNA可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 RNA在DLBCL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mi RNA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其在临床分期、分型、预后评估、治疗策略中的应用价值。
阚育田张翼鷟赵海丰
关键词:微RNAS
IFN-γ+874A/T位点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IFN-γ+874A/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00例IT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IFN-γ+874A/T基因定型。结果当ITP患者作为一个整体,IFN-γ+874A/T与ITP患者发病风险没有相关性。根据年龄,将ITP患者分为儿童ITP和成人IT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该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年龄及病程,将ITP患者分为急性儿童ITP,慢性儿童ITP,急性成人ITP和慢性成人IT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该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没有参与ITP的易感性。
徐建芬赵海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多态性干扰素II型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和生产不足造成血小板减少,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体内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殊T细胞亚群,CD4+CD25+Treg是在Treg家族中研究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群,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状态起重要作用。无论在ITP动物模型还是在ITP患者均发现Treg细胞数量的降低和功能的缺陷,表明CD4+CD25+Treg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Treg的特征、作用及其与ITP发病机制的关系做一综述。
赵海丰张翼鷟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微小RN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针对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赵海丰阚育田王鑫源张翼鷟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微RNAS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中IFN-γ和IL-4mRNA表达与其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各自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水平。方法:取36例ITP患者(ITP组)和3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mRNA水平;随机抽取2组中的各10例,采用DNA甲基化修饰后测序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计算IFN-γ和IL-4基因的mRNA水平与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IFN-γ的mRNA水平增高(1.86±0.29vs0.83±0.14,P<0.05),而IL-4的mRNA水平降低(0.78±0.22vs1.45±0.40,P<0.05),Th1/Th2(IFN-γ/IL-4)比值升高(7.11±0.60vs3.12±1.88,P<0.01)。2组IFN-γ和IL-4基因CpG岛的位点甲基化水平和整体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中IFN-γ和IL-4的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ITP患者处于Th1极化状态,IFN-γ和IL-4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对各自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不起调控作用。
赵海丰杨仁池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白细胞介素4信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