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5030)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贺德衍张佩峰郑小平祁菁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国家税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计算机
  • 4篇计算机模拟
  • 3篇电感耦合
  • 3篇相对密度
  • 3篇硅薄膜
  • 3篇薄膜生长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室温制备
  • 2篇离子
  • 2篇纳米
  • 2篇MONTE
  • 2篇粗糙度
  • 1篇单晶
  • 1篇单晶硅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化学...
  • 1篇电路
  • 1篇电子发射
  • 1篇电子密度
  • 1篇电子谱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甘肃省国家税...

作者

  • 11篇贺德衍
  • 4篇郑小平
  • 4篇张佩峰
  • 4篇祁菁
  • 3篇胡海龙
  • 3篇王晓强
  • 3篇栗军帅
  • 3篇刘军
  • 3篇陈强
  • 2篇尹旻
  • 2篇金晶
  • 2篇马健泰
  • 1篇姜宁
  • 1篇唐泽国
  • 1篇高平奇
  • 1篇彭尚龙
  • 1篇袁保和
  • 1篇谢二庆
  • 1篇杨定宇
  • 1篇岳进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G...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inet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thin film growth被引量:2
2003年
A three-dimensional kinetic Monte Carlo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growth of thin Cu films. The model involves incident atom attachment, diffusion of the atoms on the growing surface, and detachment of the atoms from the growing surface. The related effect by surface atom diffusion was taken into account. A great improvement was made on calculation of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atom diffusion based on a reasonable assumtion of interaction potential between atoms.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films were simulated as the functions of growth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film thickn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T opt at a given deposition rate. When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approaches toT opt, the growing surface becomes smoothing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films increas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minimizes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saturates atT op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s with an incremen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T opt.T opt is a function of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position rate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depends on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d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film.
张佩峰郑小平贺德衍
关键词:MONTECOMPUTERTHINRELATIVE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VD低温生长硅薄膜过程中的铝诱导晶化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VD方法在 35 0℃的低温下在镀Al玻璃衬底上制备出具有良好结晶性的Si薄膜 .利用x射线衍射、紫外 可见分光椭圆偏振谱、原子力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谱等研究了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布等 .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Si薄膜不但晶化程度高 ,而且具有良好的 ( 111)结晶取向性 ,晶粒尺寸大于30 0nm ,样品中无Al的残留 .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高电子密度特征讨论了低温生长过程中Al诱导Si薄膜晶化的机理 .
王晓强栗军帅陈强祁菁尹旻贺德衍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X射线光电子谱硅薄膜电子密度
离子束合成的钇硅化物结构相变研究
2003年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欧姆接触和线路连接材料,利用离子注入方法在n型单晶Si(111)基底上制备了钇硅化物,并对其在高真空下红外光辐照处理过程中的结构相变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在Y离子注入过程中已形成了部分六方相YSi2,800℃下红外光辐照处理30min后YSi2呈现出择优结晶取向.从辐照过程中原位测量样品的方块电阻变化发现,当温度升至160℃时,Y与Si反应首先形成了斜方相YSi.YSi/YSi2的相转变出现在240°C,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Y原子完全与Si原子发生反应,形成了结晶取向良好的六方相YSi2.
王文武姜宁谢二庆贺德衍
关键词:单晶硅X射线衍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H_2对Ar稀释SiH_4等离子体CVD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以SiH4,Ar和H2为反应气体,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300℃下制备了低温多晶Si薄膜.实验发现,反应气体中H2的比例是影响薄膜结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适量的H2比例下制备的多晶Si薄膜具有结晶相体积分数高,氢含量低,生长速率快、抗杂质污染等特性.
祁菁金晶胡海龙高平奇袁保和贺德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VD室温制备的硅薄膜的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用内置式单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ICP CVD)方法在室温下制备Si薄膜。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喇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椭圆偏振谱等测量分析表明 ,即使在室温下用ICP CVD也获得了有纳米结晶相的Si薄膜 ,样品结构与源气体SiH4浓度密切相关。实验结果预示着在高电子密度的ICP CVD过程中 ,活性原子集团的形成以及薄膜的生长机理与传统的等离子体CVD过程不同。
王晓强陈强栗军帅杨定宇贺德衍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硅薄膜喇曼光谱ICP
Al诱导a-Si:H薄膜的晶化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镀Al玻璃及单晶Si衬底上制备了氢化非晶硅 (a Si:H)薄膜 ,研究了样品在不同的热处理过程中Al对其晶化过程的影响。X射线衍射测量发现 ,由于Al的存在使a Si:H的晶化温度大幅度降低 ,并得到了有强烈 (111)结晶取向的多晶Si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热处理过程中Al向Si薄膜表面的扩散降低了Si的成核温度。
祁菁金晶胡海龙贺德衍
关键词:A-SI:H薄膜SI衬底非晶硅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晶化成核
薄膜生长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20
2003年
用Monte Carlo方法以Cu为例对薄膜生长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不仅对原子的吸附、迁移及脱附三种过程采用了更为合理的模型,还考虑了这些过程发生时对近邻原子的连带效应。在合理选择原子间互作用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原子迁移激活能的计算方法。计算了表征薄膜生长表面形貌的表面粗糙度和表征薄膜内部晶格完整性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原子入射率下,表面粗糙度和相对密度的变化存在一个生长最佳温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减小,膜的相对密度增大。当达到生长最佳温度时,粗糙度最小,而相对密度趋于饱和。粗糙度随衬底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开始增大。生长最佳温度随原子入射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原子入射率对粗糙度的影响不同,在较低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增大而减小。同时发现,随入射率的增大或薄膜厚度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减小。
张佩峰郑小平贺德衍
关键词:MONTE-CARLO方法计算机模拟薄膜生长粗糙度相对密度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from nano-crystalline Si films deposi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CVD at room temperature
2006年
硅薄电影被诱导地联合的血浆 CVD 在房间温度扔。拉曼光谱和原子力量显微镜学被用来描绘样品的结构和地形学。在最佳血浆条件下面, nano-crystallineSi 电影与在表面上的随机的分布的高密度的 Si 尖端是成年的,这被显示出。高度和 Si 尖端的吝啬的基础直径分别地是 30-40 nm 和约 200 nm。有如此的表面地形学的电影被表明有电子领域排放的好行为。典型阀值地关于 7-10 V/mu m。
HE DeyanWANG XiaoqiangCHEN QiangLI JunshuaiYIN MinA. V. KarabutovA. G. Kazanskii
关键词: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VD室温制备的纳米Si薄膜场电子发射研究
2006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在室温下制备了Si薄膜,用拉曼谱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502cm^-1附近散射峰的出现说明在样品中形成了纳米结晶相.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发现,在合适的等离子体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其表面由随机均匀排列的高密度Si锥组成,Si锥的高度为30~40nm,底面平均直径约为200nm.场电子发射测量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子发射特性,开启电压为7~10V/μm.
贺德衍王晓强陈强栗军帅尹旻A.V.KarabutovA.G.Kazanskii
关键词:场电子发射
薄膜外延生长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8
2004年
以Cu膜为例 ,用Monte Carlo算法模拟了薄膜生长的随机过程 ,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模型 .在合理选择原子间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考虑了原子的吸附、在生长表面的迁移及迁移所引起的近邻原子连带效应、从生长表面的脱附等过程 .模拟计算了薄膜的早期成核情况以及表面粗糙度和相对密度 .结果表明 ,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或入射率的降低 ,沉积在衬底上的原子逐步由离散型分布向聚集状态过渡形成一些岛核 ,并且逐步由二维岛核向三维岛核过渡 .在一定的原子入射率下 ,存在三个优化温度 ,成核率最高时的最大成核温度Tn、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最低时的生长转变温度Tr,相对密度趋近于 1时的相对密度饱和温度Td.三者均随入射率的对数形式近似线性增大 ,并且基本重合 .同时发现 ,随着入射率的增大相对密度不断减小 ,但是在不同温度区域入射率对早期成核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同 .当温度较低时 ,随着入射率的增大最大成核率基本不变 ,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大 ;当温度较高时 ,随着入射率的增大最大成核率不断增大 ,但表面粗糙度不断减小 .
郑小平张佩峰刘军贺德衍马健泰
关键词:薄膜生长计算机模拟脱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