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03)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江宇高小玉韩俊丽明红霞樊景凤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
  • 1篇污染
  • 1篇细菌群落
  • 1篇沉积物

机构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篇陈佳莹
  • 1篇林凤翱
  • 1篇樊景凤
  • 1篇明红霞
  • 1篇韩俊丽
  • 1篇高小玉
  • 1篇李江宇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高小玉明红霞陈佳莹李江宇韩俊丽林凤翱樊景凤
关键词:石油污染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