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0011052-2)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沈小梅李春霞刘敏石晋军阴文杰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期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保护作用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期因子(MK)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伪手术组(sham组)、梗死模型组(AMI组)和MK干预组(MK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AMI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在环绕LAD周围注射MK为MK干预组。4周后,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称重,计算全心体重指数;取组织制备标本,Masson染色鉴定胶原生成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微血管;TUNEL检测细胞凋亡数;Westernblot分析左心室内Bel-2蛋白、P—ERK1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MK组大鼠心功能较AMI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全心体重指数较AMI组明显降低(3.788±0.630比4.725±0.610,P〈0.05)。sham组与Control组几乎无胶原形成,而AMI组与MK组有明显的胶原组织。在梗死及梗死周边区微血管数目MK组多于AMI组(30.662±1.794比15.275±0.389,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AMI组(27.2±3.2比47.8±4.5,P〈0.05)。MK组Bcl-2蛋白表达较AMI组增多(1.8748±1.0406比1.3637±0.2528,P〈0.05),P—ERK1蛋白表达较AMI组增多(1.2751±0.6353比0.7862±0.5470,P〈0.05)。结论MK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塑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K上调了P—ERK1蛋白表达有关。
- 宋红艳沈小梅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细胞凋亡血管新生
- 中期因子联用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与氯沙坦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中期因子干预组(MI+MK组)和中期因子+氯沙坦干预组(MI+MK+L0S组)。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并对MI+MK组、MI+MK+LOS组分5点梗死周围注射中期因子(1μg/200 g),MI+MK+LOS组每日给予氯沙坦灌胃(15 mg/kg),4周后进行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MI+MK组较MI组、MI+MK+LOS组较MI+MK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重量显著减小(P<0.01);梗死周边新生血管及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多(P<0.01),左心室功能显著改善。结论中期因子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联用氯沙坦后效果更加明显。
- 毕煜沈小梅刘敏李春霞阴文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氯沙坦
- 中期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中期因子(MK)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雄性Wistar大鼠模型45只,随机分为AMI对照组、MK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5只;造模成功后1μg/200g人重组中期因子在梗死周围分5点注射给药。4周后检测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心脏标本检测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AMI对照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及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AMI组相比较,MK治疗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SP和±dp/dt均明显增高(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AngⅡ水平也明显低于AMI组。结论外源性的MK应用能减轻AMI后心室重构,可保护心功能。
- 石晋军沈小梅李和平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