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6DFA53470)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元维罗娟吴瑶曹俊陈年操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聚乳酸
  • 3篇药物
  • 3篇药物载体
  • 3篇磷脂
  • 1篇毒性
  • 1篇新型聚酯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聚合物
  • 1篇血液相
  • 1篇血液相容性
  • 1篇药物控制释放
  • 1篇叶酸
  • 1篇乙烯
  • 1篇乙烯基
  • 1篇乙烯基吡咯烷...
  • 1篇异氰酸
  • 1篇异氰酸酯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降解高分...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2篇法国国家科学...

作者

  • 8篇陈元维
  • 2篇李速明
  • 2篇吴瑶
  • 2篇陈年操
  • 2篇曹俊
  • 2篇罗娟
  • 1篇仇植
  • 1篇牟亮
  • 1篇周晓蓓
  • 1篇陈年超
  • 1篇万昌秀
  • 1篇张小华
  • 1篇李文龙
  • 1篇涂松
  • 1篇王立坚
  • 1篇杨健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聚乳酸纳米粒子及其性质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含磷脂胆碱的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而且是两性分子。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用成膜水化法可以自组装成胶束来作为药物载体,但随着疏水链段的增加,成膜水化法很难形成胶束,对于疏水链段较长的磷脂胆碱聚合物能否形成胶束来作为药物载体,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胆碱聚乳酸[phosphorylcholine-containing poly(L-lactide),PLLA-PC]自组装纳米粒子,探讨影响纳米粒子形成和稳定性的因素。方法:①制备PLLA-PC纳米粒子:将PLLA-PC的丙酮溶液滴加到二蒸水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至丙酮挥发完全。F-7000FL220-240V荧光/磷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胶束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芘为荧光探针,发射波长为395nm,激发波长为300nm。JEM-100C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形态;NANOZSZEN3600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其粒径及粒径分布,测试温度为25℃。②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仪为Waters717,流动相为THF,流速1.0mL/min,聚苯乙烯为标样。每次进样时注入50μL质量浓度为1g/L样品溶液。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显示,PLLA-PC自组装纳米粒子呈壳/核结构。荧光探针检测临界胶束浓度表明,PLLA-PC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均低于10-3g/L,且随LLA比例变化。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聚合物的亲/疏水链段比例、有机溶剂以及水的用量在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中对粒径有影响,纳米粒子用水稀释时粒径变化不大,且37℃可发生降解。提示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粒径可控的PLLA-PC纳米粒子,有望用作新型的纳米药物载体。
曹俊陈元维陈年操罗祥林
关键词:自组装纳米生物材料
磷脂聚乳酸的扩链反应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磷脂聚乳酸用异氰酸酯扩链的反应。核磁共振(1H-NMR)和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明扩链反应是成功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的结果显示,磷脂聚乳酸的-Mn在扩链后增加约一倍,改变扩链反应条件,扩链磷脂聚乳酸的M-n增加倍率变化不大;纯聚乳酸扩链后-Mn增加约十倍,但纯聚乳酸在扩链反应中更容易发生交联。研究结果表明,磷脂聚乳酸的扩链反应增加分子量约一倍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陈年操牟亮陈元维罗祥林
关键词:磷脂酰胆碱聚乳酸异氰酸酯扩链反应
末端带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2010年
用1,1,1-三羟甲基乙烷及2,2-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合成了树型分子R(CH2OH)6;然后以此树形分子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六臂星形聚己内酯(Star PCL);再通过DCC使叶酸与星形聚己内酯各臂链端的羟基官反应,得到了链端接枝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StarPCL-FA)。1H-NMR和FT-IR确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六臂星形聚己内酯-叶酸材料,它们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材料。
李文龙吴瑶陈元维罗祥林
关键词:星形聚合物聚己内酯叶酸药物载体
含生物功能基团磷脂胆碱的聚乳酸亲水性及细胞亲合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用天然来源的甘油磷脂胆碱开环丙交酯获得具有仿生功能的生物降解聚乳酸的亲水性和细胞亲合性。结果表明,由于磷脂胆碱引入到了聚乳酸链段中,其亲水性较纯聚乳酸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水环境中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磷脂胆碱官能团有向表面迁移的趋势。用内皮细胞(ECV304)进行的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和材料细胞黏附、增殖实验证明,这种可全降解的、含生物功基团磷脂胆碱的聚乳酸与聚乳酸一样没有细胞毒性,内皮细胞可以在其上面黏附、增殖。因此,它们可以用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罗娟王立坚陈元维罗祥林陈年超万昌秀张小华
关键词:药物载体
新型聚酯-磷脂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09年
聚酯及其共聚物是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中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生物降解高分子。但是,由于聚酯本身的结构及降解时产生的局部酸性,致使不能获得人们期望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聚酯中引入其它分子,比如聚乙二醇(PEG),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们致力进行的研究课题。但PEG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它自身是非生物降解材料,且目前还没有关于其毒性、体内排出效率的完整研究结果;
关键词:聚酯生物医学生物降解高分子磷脂药物控制释放
含磷脂胆碱新型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用具有高亲水性和优良生物相容性的磷脂胆碱化合物改性HEMA/NVP,制备新型角膜接触镜水凝胶,并初步探讨其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在光引发剂IRGACURE2959作用下,以HEMA和NVP为主要单体,加入一定量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2’-三甲胺乙基磷酸酯·内盐(MPC),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PHEMA/NVP-MPC水凝胶。得到的水凝胶在红外光谱(FTIR)中呈现了磷酰胆碱结构特征吸收峰。当MPC含量由0增加至59,6时,平衡含水率由48.329,6提高到53.669,6,透光率由36.559,6提高到989,6以上,抗张强度在0.76~0.35MPa之间。采用磷脂胆碱改性HEMA/NVP制得新型水凝胶,平衡含水率和透光率得到显著改善,可能成为角膜接触镜材料的新选择。
周晓蓓陈元维罗娟罗祥林
关键词:磷酰胆碱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
含聚乙二醇两亲性聚合物及其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潜力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含聚乙二醇的两亲性聚合物种类、合成及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xpanded、EI Compendex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9-07关于含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共聚物分类、合成及其胶束在药物载体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初检得到616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以含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共聚物的分类与合成是否全面细致,对于自主装形成胶束的影响因素是否有相当的代表性及前沿性为纳入标准,共保留31篇中英文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局评价指标:含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共聚物分类、合成、载药机制;共聚物胶束在药物载体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结果:①星型共聚物能提高胶束稳定性,但臂数太多,有可能导致载药量降低。②共聚物中引入特定的基团有利于药物与载体的结合;连接靶向基团能使体系提供靶向运送特性。③共聚物中聚乙二醇链的长度和密度与胶束化性能有关,改变聚乙二醇长度和密度可以获得较长时间在体内循环的聚合物胶束。结论:含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共聚物在医学载药领域和分离技术方面具有优越的应用潜力。
吴瑶曹俊陈元维罗祥林
关键词:聚乙二醇两亲性药物载体
磷脂胆碱聚乳酸自组装胶束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用与天然磷脂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类似的磷脂胆碱聚乳酸(Phosphorylcholine-containing poly(L-lactide),PLLA-PC)制备自组装胶束,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外壳亲水内核疏水的实心球;表面张力法测得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为23mg/L,显著低于天然磷脂胆碱质量浓度;当氯化钠质量分数低于0.9%时,CMC无明显变化,表明胶束在生理盐水中较稳定;胶束被稀释时,动态光散射测得胶束粒径和粒径分布均逐渐变小,表明体系是动态体系;在37℃恒温条件下放置15h,胶束数量、粒径和分布均变小,表明胶束可随时间降解;PLLA-PC胶束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望成为新型的控释药物载体。
仇植陈元维李速明罗祥林
关键词:降解
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0年
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区别于其它材料的实质所在,它既是生物材料评价的核心,也是设计和改进生物材料的基础。为了评价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以聚左旋丙交酯(PLLA)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对照的两种共聚物材料聚左旋丙交酯-b-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b-PTMC)、聚内消旋丙交酯-b-三亚甲基碳酸酯(PDLLA-b-PTMC)的浸提液试验、材料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试验、溶血试验和血小板黏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各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均合格,细胞在共聚物材料表面的增殖不如PLLA但优于PTMC;共聚改性后的材料没有引起显著的溶血,其表面血小板黏附数量较PLLA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激活程度也有所降低。因此,共聚物PLLA-b-PTMC、PDLLA-b-PTMC的生物相容性与PLLA接近,共聚改性尚未引起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发生明显变化,还可能对其有改善作用。
涂松杨健陈元维罗祥林李速明
关键词:聚乳酸共聚细胞毒性血液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