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Z030)

作品数:10 被引量:19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向民许文超孔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政治
  • 3篇社会组织
  • 3篇公共
  • 3篇公共事件
  • 2篇政治学
  • 1篇心理
  • 1篇性知识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缘由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职能
  • 1篇政府职能部门
  • 1篇政治变迁
  • 1篇政治机会
  • 1篇政治机会结构
  • 1篇知识
  • 1篇中国红十字会
  • 1篇弱势心理
  • 1篇社会

机构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王向民
  • 1篇许文超
  • 1篇孔萧

传媒

  • 3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归国家:公共事件研究从社会学到政治学的转向
2014年
中国已经进入制度建设的转型期,谈判博弈、讨价还价的制度建设在转型期表现为一系列的公共事件。检讨现有公共事件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助于建立其在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合理方位与讨论空间。从研究取向上看,中西方公共事件研究都呈现出从社会学到政治学的转向特征,这表明公共事件研究逐渐回归国家概念。但是,中西方的回归国家研究内涵不同。
王向民
关键词:政治变迁公共事件社会运动
制度缺失的理性行动:PX事件中政府与民众博弈的“内卷化”现象被引量:14
2014年
日益增多的PX环保事件显示出"内卷化"趋势,民众强硬地"邻避"或索要高价,政府则机会主义地宣布停建或缓建,使国民经济中必需的PX项目无节制地流产。这是一种政府与民众理性行动却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非理性的结果。本文以近年来发生于厦门、大连、宁波、昆明的四次PX事件为例,从博弈论与政策过程的角度,解释了政府与民众的理性行动及其导致的零和博弈窘境,并指出了通过制度设计与重复学习走出零和博弈怪圈的出路。
王向民许文超
关键词:内卷化博弈PX事件
分类治理与体制扩容: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治理被引量:51
2014年
新世纪以来,社会组织的崛起及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目前地方政府形成了三种社会组织的分类治理模式:第一,推动人民团体及免登记团体的枢纽性社会组织建设;第二,对服务性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制的组织治理;第三,通过领袖吸纳、组织(结构)吸纳与职能吸纳的方式,将草根化、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性社会组织并入政治体制。这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而精致的分类治理体系,它显示了体制扩容的政治特征,也表明实践性政治知识的生长。
王向民
关键词:社会组织实践性知识
碎片化政府是公共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被引量:15
2013年
政府碎片化是当前中国公共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现实中的政府体系并不是理论设计的完美科层制结构,在社会事务复杂化、机构分工琐碎化以及主体激励欲求化的情况下,表面的科层制结构往往呈现为碎片化的政府形象。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乃至官员精英群体都将发生碎片化状况。政府碎片化导致统一性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通执行,而这种变通执行与执行差距必然带来公众权益受损,从而引发公共事件。从政治机会结构的角度看,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政府碎片化也无法根除,但是,我们可以在刚性制度规定的约束下,尽可能降低政府碎片化,从而减少公共事件的发生。
王向民
关键词:公共事件政府职能部门
媒体动员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以2011年以来的中国红十字会事件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制造或介入公共事件,媒体动员在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中被视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但是,以2011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遭致的一系列公共事件危机及其组织变迁为例,利用多源流理论对政治系统内外结构的分析却表明,媒体动员只是在问题流环节发挥着问题识别、舆论批评、框架整合与国民情绪酝酿的作用,而在替代性备选方案形成、政策企业家推动等制度变迁的核心领域则并无效能。因此,媒体动员在制度变迁中只是发挥着"社会喉舌"的角色,而不能过于夸大或过分乐观。
王向民孔萧
关键词:红十字会多源流
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被引量:116
2014年
新世纪以来,社会组织的崛起及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通过三种政策的演进合流,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项目制的社会组织治理模式。项目制实质是一种发包体制,竞争、嵌入性过程监督更有利于发包方的权力监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项目制细化、专业化造成社会组织分割,同时购买主体的分割性使社会组织无法联合,购买类型的选择性则造成社会组织类型的失衡。项目制的社会组织治理,将成为贯通国家与社会、实现监控与服务的国家治理模式。
王向民
关键词:社会组织项目制
转型期中国的预期危机被引量:2
2011年
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自由度的扩大,民众的未来预期却越来越模糊,不确定感越来越强烈。这可以从普遍性弱势心理与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中窥得一斑。当前中国的预期危机,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政治根源。预期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首先,建立刚性政策与程序政治;其次,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与组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法律权威和法治信仰。
王向民
关键词:弱势心理转型社会法治公共政策
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发生缘由被引量:2
2014年
在竞争与比较的国家建设背景下,国家治理需要怎样的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作为合作对象,国家权力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是当前中国亟需研究的命题。比较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发生缘由,我们发现,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国家权力与社会组织应当实现分治基础上的合作,国家要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社会组织也应增强其自主性。
王向民
关键词:社会组织
美国政治学中的国家境遇被引量:1
2014年
学术研究中,经常要援引一些国外概念与理论。如何恰当而有效地使用这些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审慎地做一些概念史的梳理。概念史的梳理意味着对概念进行历史与理论上的定位,历史性概念注意其历史性,区域性概念注意其区域性,进而确定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边界。这意味着,学术研究必须进入历史与理论之中。
王向民
关键词:政治学境遇学术研究概念史历史性
公众人物如何影响中国政策变迁被引量:6
2015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公众人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职业身份或专业技能,通过公共舆论影响政府议程,最终加速或直接导致了公共政策的变迁。这些公众人物具有清晰判然的群体特征,选择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公共议题,借助专业技能与社会网络建立起权势地位,通过偶然性的公共事件或制度性的政治机会结构选择恰当的行动机会。但是不应高估这些公众人物的政策影响力。
王向民
关键词:公众人物公共事件政治机会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