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WX12D16)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力李丽滨梁斌更多>>
-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治疗的合并MS的NAFLD患者。患者分别接受非药物治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或吡格列酮(30 mg·d^(-1))联合非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病例的TNF-α、IL-6、NAFLD/MS相关指标和疗效的差异,并分析TNF-α、IL-6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合并MS的HAFLD患者64例,每组各32例。非药物组治疗后6个月仅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显著性降低(P<0.05),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及NAFLD/MS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非药物组(81.3%vs 21.9%)。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值与HOMA-IR差值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676,P<0.001;r=0.498,P<0.001);HOMA-IR差值与疗效级别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8,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合并MS的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TNF-α、IL-6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参与病变治疗过程。
- 谢伶俐吴方建梁斌杜鹏戴兵周力李丽滨
- 关键词:吡格列酮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 谢伶俐梁斌李菊杜鹏戴兵周力李丽滨
- 关键词:吡格列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奠定了胰岛素增敏剂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基础。本文从NAFLD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就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治疗NAFLD的药理机制、临床试验结果、药物安全性及临床推荐作一综述。
- 谢伶俐周力李丽滨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增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