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6013125B)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雨生郑圣霞何国平李庆张荣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行无创产前性别诊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分选出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进行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5例妊娠7~9周的人流妇女的绒毛及外周血20ml,采用抗-CD45和抗ε链双标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CD45dim的细胞经显微挑选出ε-链免疫荧光抗体阳性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再采用单细胞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以扩增产物为模板,常规PCR检测Alphoid基因片段,确定胎儿性别,与绒毛PCR结果比较。结果抗-ε链、抗-CD45双标记的5例标本流式分选CD45dim细胞后,所有标本均观察到血红蛋白ε链阳性细胞。怀有2例男性和1例女性孕妇的外周血分选出的阳性细胞经MDA和PCRAlphoid基因片段扩增,显示1例全基因组扩增失败;1例诊断为男胎,1例为女性,与绒毛PCR性别检测结果完全符合。结论ε-抗体、CD45双标的CD45dim细胞经流式分选后结合显微操作技术从母血中挑选出ε-血红蛋白阳性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可以有效获取足够量的研究模板,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可应用于性连锁遗传疾病的无创性产前诊断。
- 张荣刘雨生郑圣霞何国平李庆童先红
- 关键词:胎儿有核红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 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 2012年
- 目的从胎儿循环的角度分析培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是否可行。方法取22例孕7~9周人工流产者胚胎绒毛组织(胎儿循环组)和外周血30ml(外周血组),经MACS-GPA+富集后进行体外培养,胎儿特异的ε血红蛋白抗体标记,比较胎儿循环组和外周血组ε血红蛋白抗体阳性细胞克隆的比例。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胎儿循环中和外周血中具有增殖能力的FNRBC比例。结果外周血组ε-血红蛋白抗体阳性细胞克隆比例为0,胎儿循环组为98.4%。胎儿循环中具有增殖能力的原、早幼红细胞占6.9%,中晚幼红细胞占93.1%;外周血中原、早幼红细胞为0,中晚幼红细胞占100%。结论在目前的条件下培养孕妇外周血中FNRBC很难。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进入母体内可增殖的胎儿有核红细胞比例太低。
- 郑圣霞刘雨生童先宏骆丽华栾红兵周桂香季静娟
- 关键词: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有核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