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09B016)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廷勇李俊云郭子兴陈虹利周福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季风
  • 1篇洞石
  • 1篇亚洲季风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区
  • 1篇有机质
  • 1篇运移
  • 1篇植被
  • 1篇石笋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率
  • 1篇环流
  • 1篇基岩
  • 1篇季风区
  • 1篇季风指数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 1篇国立成功大学

作者

  • 3篇李廷勇
  • 2篇李俊云
  • 1篇向晓晶
  • 1篇杨琰
  • 1篇袁娜
  • 1篇彭玲莉
  • 1篇李红春
  • 1篇周福莉
  • 1篇李珊英
  • 1篇郭延伟
  • 1篇马睿
  • 1篇陈虹利
  • 1篇南素兰
  • 1篇郭子兴
  • 1篇韩立银
  • 1篇赵鑫
  • 1篇黄春霞
  • 1篇王海波
  • 1篇张涛涛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IS8—MIS9阶段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气候变率:栾川老母洞石笋记录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老母洞LM-1石笋U/Th年龄和205个氧同位素的分析,初步建立起黄土高原东南缘豫西地区倒数第三次冰期(氧同位素MIS8—MIS9阶段)千年尺度的亚洲季风演化特征。LM-1石笋δ18O记录最轻为-11.38‰,最重为-6.99‰,振幅达4.37‰,平均值为-9.07‰,说明LM-1石笋敏感地记录了该时期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历史。LM-1石笋δ18记录与湖北神农架林竹洞LZ-15石笋记录十分类似,同时两者记录的岁差旋回与同时期北纬65°N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曲线有一定相关性,表明河南和湖北两地在长时间尺度上都受相同的气候系统控制,并且太阳辐射是该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LM-1石笋记录的MIS8—MIS9转换阶段δ18O变化与南极Vostok冰芯CO2浓度减少的趋势一致,由此推断CO2、CH4及N2O等大气气体含量的变化可能放大了轨道驱动的亚洲季风的气候波动。
李珊英杨琰李廷勇马睿郭延伟
关键词:石笋亚洲季风
降水-滴水的δ^(18)O/δD年季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重庆芙蓉洞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与大气温度成负相关关系,δ18 O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r=-0.693(n=20);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0.121(n=20);过量氘(d)也体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水汽源地差异是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芙蓉洞所在的中国南方季风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ENSO有密切联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高,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偏重;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强,印度洋季风指数高,降水稳定同位素偏轻.
袁娜李廷勇王海波李俊云南素兰韩立银黄春霞赵鑫张涛涛
关键词:季风区大气降水Δ18OENSO季风指数
碳同位素(δ^(13)C)在重庆岩溶地区植被-土壤-基岩-洞穴系统运移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δ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δ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究地区16个科的27件植物样品的13C平均值为32‰,而样方生物量调查表明地表植物的碳同位素加权平均值为33‰;采自5个土壤剖面的54个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δ13C平均值为22‰左右;显示在植物分解过程中,轻同位素(δ12C)倾向于进入CO2气体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同位素变重.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对洞穴滴水中DIC-δ13C的监测中,发现洞穴滴水和池水的DIC-δ13C冬季较夏季偏重,可能反映夏季洞穴水中DIC有较多的有机碳分解来源.所有滴水的DIC-δ13C平均值为11‰,远比土壤有机质的δ13C平均值重,说明在洞穴滴水的DIC中有来自无机碳的影响.采自芙蓉洞内5个观测点的现代碳酸钙沉积物的δ13C相对变化比较均一,与滴水中DIC-δ13C接近于同位素平衡状态.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洞穴沉积物的碳同位素在适当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反映洞穴上覆植被变化的有效工具.
李廷勇李红春向晓晶郭子兴李俊云周福莉陈虹利彭玲莉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壤有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