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0-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73H指数:7
相关作者:白振强张善严何宇航宋保全吴忠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剩余油
  • 4篇砂体
  • 3篇地质
  • 3篇地质建模
  • 3篇油田
  • 3篇剩余油分布
  • 3篇挖潜
  • 3篇挖潜措施
  • 3篇内部构型
  • 3篇井网
  • 3篇非均质
  • 3篇非均质性
  • 2篇地层
  • 2篇萨中油田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中油
  • 2篇密井网
  • 2篇构型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白振强
  • 4篇张善严
  • 3篇何宇航
  • 2篇宋保全
  • 2篇杨清立
  • 2篇吴忠臣
  • 1篇王晓冬
  • 1篇张春生
  • 1篇唐金荣
  • 1篇朱伟
  • 1篇王加强
  • 1篇马利民
  • 1篇于德水
  • 1篇王凤兰

传媒

  • 7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背斜带喇萨杏地区PI组地层发育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岩芯、测井资料,建立喇萨杏地区PI组薄层叠覆、前积及削蚀减薄地层发育模式。其中,PI1、PI21小层为薄层叠覆模式,PI4小层为前积模式,PI3与PI4之间为消蚀减薄模式。薄层叠覆模式显示近源沉积厚度薄,单元叠置紧密,可分性差;向远源方向沉积厚度增大,旋回发育完整,单元易于划分。消蚀减薄模式显示近源早期沉积遭受强烈侵蚀,向远源方向侵蚀程度减弱、消失。前积作用显示向深湖方向沉积厚度增大,层数增多。3种模式显示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北部近源至南部远源地层厚度增加、层数增多。地层发育模式的确立,对明确各开发区块的小层对应关系、小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平面分布特征,建立地层对比方案和进行沉积演化规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王加强
关键词:松辽盆地
大庆长垣辫状河砂体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与认识被引量:38
2012年
以大庆油田葡I23单元辫状河砂体沉积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物理模拟实验,通过6个轮次实验,识别并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废弃河道、堤岸沉积、越岸沉积5种主要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及心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占到辫状河沉积的90%左右,心滩坝多发育在河道中下游,心滩坝与心滩坝之间连通程度较高,连通部分约占心滩厚度的60%~80%,且心滩下部连通性好,上部较差。建立了沉积微相砂体构型参数相关关系及物性参数模型,初步认为河道砂体的宽厚比为70~120,长宽比为3~5;心滩坝砂体宽厚比为80~100,长宽比为1~3。河道面孔率分布区间为10%~11%,向上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心滩坝面孔率分布区间为9%~10%,剖面上变化趋势不明显,心滩坝的中心部位夹层几乎是近似水平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倾角小于3°,在长轴方向上迎水面夹层稍陡(<5°)而背水面较平缓,短轴方向夹层在心滩两翼略有倾斜(<8°)。研究对大庆油田辫状河储层沉积微相内部构型参数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何宇航宋保全张春生
关键词:水槽试验物理模拟
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白振强
关键词:内部构型地质建模挖潜措施
黄骅坳陷南大港断层五断块水淹与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研究区五断块第一口井钻于1969年,经过50年的开发利用,目前已处于高水淹状态,为了探究研究区目的层的水淹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本论文在五断块测井资料和生产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目的层的水淹状况进行识别以及量...
章巧
关键词:水淹层数值模拟剩余油
萨中油田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多层砂岩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为经过了多阶段、多套层系井网开发,所以递减加快,措施效果变差,油田稳产难度增大。通过对萨中油田各类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及对水聚驱现场试验的研究,认为多层砂岩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应适时构建三次采油井网,采取先期水驱加密调整挖潜,后期实施三次采油的加密调整方式,实现油田的长期稳产。在此基础上,以中区西部为例,依托原井网,部署了3套加密调整井网。通过新井完钻后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再认识,优化射孔选层,优化封堵、补孔手段等,加密调整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开发效果。并分析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效果及开采特征,改进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层系井网部署及射孔选层方法。
吴忠臣
关键词:加密调整特高含水期
长垣油田辫状河砂体储层内部构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应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辫流带、辫状河道和心滩坝、心滩坝内部构型4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辫状河砂体内部构型,首次确定长垣辫状河砂体:为“浅的砂质辫状河”,并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构型要素定量分布模式。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精密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实现了辫状河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定量表征。研究表明,长垣辫状河为浅的砂质辫状河三期叠加沉积,西部发育大规模下切带,辫状河内部心滩坝宽约400m,辫状河道宽约80m,心滩坝内部夹层呈窄条带状随机分布。
张善严白振强
关键词:构型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挖潜措施
大庆油田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发展及应用被引量:17
2011年
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呈现出“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格局,剩余地质储量仍主要分布在河流相储层中。为寻找和挖掘厚油层剩余油,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的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从平面宏观砂体分布到储层内部建筑结构,从二维定性微相模式预测到三维定量夹层建模表征,对储层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曲流型河道砂体分层次描述技术,发展了顺直型河道砂体模式组合预测表征技术,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水平井挖潜、注采系统调整开发实践中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何宇航宋保全白振强
关键词:密井网河道砂体非均质性剩余油
水平井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油气井的产量变化规律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的重要基础。通过求解水平井三维不稳态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水平井在定井底流压生产条件下的产量递减规律,指出了在拟稳态期其产量递减符合Arps指数递减形式。根据扩展后的Fetkovich定义,建立了水平井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图版,对参数拟合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张善严王晓冬马利民杨清立白振强
关键词:水平井
喇萨杏油田葡萄花油层层序地层格架与地层叠加模式被引量:5
2013年
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单元数目及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为搞清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葡一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非常复杂,往往是以下4种模式综合作用形成:前积模式,削蚀减薄地层发育模式,低可容空间下的薄层叠覆模式,河道分叉或摆道模式。喇萨杏油田目的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和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善严白振强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河流相储层单砂体识别与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的认识程度,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在水平井挖潜、措施调整开发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唐金荣何宇航
关键词:密井网非均质性剩余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