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26509)

作品数:19 被引量:204H指数:9
相关作者:田昆郭绪虎赖建东姚茜肖德荣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重庆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湿地
  • 11篇高原湿地
  • 6篇植物
  • 6篇土壤
  • 4篇优势植物
  • 4篇气候
  • 3篇原位
  • 3篇土壤有机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物量
  • 3篇
  • 2篇典型湿地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有机碳
  • 2篇生物量
  • 2篇水葱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筑坝

机构

  • 18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12篇田昆
  • 4篇郭绪虎
  • 3篇姚茜
  • 3篇赖建东
  • 2篇肖德荣
  • 2篇赵湘江
  • 2篇董瑜
  • 2篇陆梅
  • 2篇李晖
  • 2篇许俊萍
  • 2篇岳海涛
  • 1篇殷海康
  • 1篇李娟
  • 1篇刘令聪
  • 1篇汪学华
  • 1篇袁兴中
  • 1篇杨浩
  • 1篇王行
  • 1篇孙晋芳
  • 1篇赵一鹤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绿色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Chines...
  • 1篇湿地科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 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 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表层(0~10 cm)的平均微生物量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1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 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940.00 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 mg/kg,草甸最低,为359.78 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赖建东田昆郭雪莲范桥发
关键词:高原湿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诱因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被引量:36
2016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国栋田昆袁兴中孙晋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水系
滇西北高原入湖河口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益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典型退化湿地剑湖,对入湖河流永丰河入湖河口退化湿地进行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效益进行研究,评估其恢复效果,为高原退化湿地的修复和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地修复2a后,入湖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得到较大改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配置;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101%,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较恢复前明显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62.5%、89.3%、62.5%、91.7%、68.0%,这一水质降解结果表明:基底修复促进了入湖河口水文状况的改善,而依据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的适应状况进行多生活型、多种类的植物配置,并适当增加沉水植物比例,有效发挥了植物的净化作用,但不同湿地植物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差异,显示了植物对氮磷的喜好程度和植物间的互作关系,而相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浓度污水条件下的表现同样存在差异。因此,污染水体的治理必须选择性利用适合不同污水浓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及时对植物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该退化湿地修复后,每年可产生以净化功能效益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85万元,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旅游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32.7万元,以及以生态农业系统为主的市场价值270万元,呈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
符文超田昆肖德荣李伟岳海涛赵湘江杨浩
关键词:高原湿地生态修复
海拔变化对高原湿地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云南高原独特的立体地形和立体气候,选取滇西北代表性高原湿地纳帕海生长的世界广布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分别将两种植物连同其生长的土壤单元原位移至海拔逐渐降低的两处高原湿地(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随海拔梯度下降的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对两种植物生长周期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移出地纳帕海相比,移至拉市海和滇池后,植物萌芽期的水葱和茭草叶绿素在拉市海分别增加了22.54%和11.17%,在滇池分别增加了68.77%和29.2%;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也均随海拔的逐渐降低而升高或降低,滇池的这些数值较拉市海分别升高或降低约1.2—3.0倍。海拔的降低促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的最大值(PhiPSⅡ_(max))和CO_2同化速率相对应的量子产量的最大值(PhiCO_(2max))升高,拉市海分别增至13.96%和25.42%、89.87%和27.08%,滇池分别增至24.09%和46.48%、114.77%和84.33%。两种植物生长期和凋落期的这些参数变化与萌芽期相同,但生长期各项数值的增长率或下降幅度较萌芽期高且变化明显,而凋落期的增长率或下降幅度却比萌芽期低。说明两种广布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指标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海拔下降有利于两种广布植物光合能力的提升,但光合同化的株高生长速度却远远超过茎粗生长,这种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两种广布种最终衰亡。
李晖李晖刘国栋王行孙梅王行岳海涛孙梅戴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原湿地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Emergent Plant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n Wetlands of Yunnan Plateau,China被引量:2
2017年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litter is a key proces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o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n plateau in the flows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in ecosystems. However, the response wetland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one-year litter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from 1891 m to 3260 m on the Yurman Plateau of Southwest China, using different litter type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litter quality and microenvironment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ecomposition rate (K) increased from 0.608 to 1.152,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litter mass losses was approximately 4.98%/℃ along the declining elevation gradient. Based on a correlation analysis, N concentrations and C : N ratios in the litter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the decomposition rate, with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decomposition were clearly observed in the mixtures of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and Zizania caduciflora. Moreover,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in the wa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ediment, especially in high-elevation areas where the microenvironment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ture climate warming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plateau wetlands, which have important fimctions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cold highland ecosystems.
LIU GuodongSUN JinfangTIAN KunYUAN XingzhongAN SubangWANG Hang
水位变化对高原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水葱的生长胁迫被引量:4
2015年
干旱等引起的水位变化使大面积湖泊湿地湖滨带退化消失,其对湿地植物及其群落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生长于零地面水位环境水葱(实验组)的生长特性(相对生长速率、基茎、分枝数)和抗性相关物质(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进行研究,与正常水环境(淹水约20 cm)下生长的水葱(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揭示地面水位变为零(干旱)对水葱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时间段,水葱的相对生长速率不同,5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0 cm·d-1和3.18 cm·d-1;6月中上旬,分别为2.35 cm·d-1和2.44 cm·d-1;6月中下旬,分别为0.95 cm·d-1和0.99 cm·d-1;7月之后,分别为0.02 cm·d-1和0.05 cm·d-1。实验组水葱平均分枝数为2.94枝/丛,对照组为4.86枝/丛;实验组水葱基径为5.15 mm,对照组为7.33 mm;实验组水葱茎的相对含水量为73.28%,对照组为75.28%;实验组水葱平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0.27μg·kg-1和9.44μmol·kg-1,对照组分别为6.46μg·kg-1和6.40μmol·kg-1。实验组和对照组水葱除了茎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标均差异显著(对照组优于实验组),这表明地面水位变为零相对不利于生葱生长,会降低主要植物为水葱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终加速该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演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气候变化(干旱)对湿地挺水植物的生长以及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赵湘江田昆岳海涛
关键词:水葱脯氨酸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被引量:33
2013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研究其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特征,结果表明:水葱、茭草、刘氏荸荠为纳帕海湿地湖滨带单优植物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不同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不同,其中,茭草地上生物量(853.6±58.2)g·m-2·a-1显著高于水葱(730.7±7.8)g·m-2·a-1与刘氏荸荠(338.9±32.6)g·m-2·a-1的地上生物量。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并随月平均气温升高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刘氏荸荠分解速率k值最大(0.067±0.0026)、茭草(0.062±0.0072)其次、水葱最小(0.039±0.0062)。凋落物经过1年的分解,水葱、茭草和刘氏荸荠凋落物存留率分别为(62.0±8.8)%、(47.5±9.0)%和(44.5±7.9)%。综合3种湖滨带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年分解,水葱地上生物量年存留量(453.1±4.9)g·m-2·a-1显著高于茭草(405.4±27.7)g·m-2·a-1和刘氏荸荠(150.9±14.5)g·m-2·a-1。研究进一步表明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生物量存留率,成为该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基础,其碳汇过程及其贡献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
关键词: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凋落物分解
城市湿地特征及其生态恢复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城市湿地功能和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面积缩减、水质污染及功能退化等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态学原理,提出湿地退化恢复的实质是结构的修复,城市湿地的恢复应采取汇水区水源保护、汇水净化治理、入湖河流截污、河道修复及重建湖滨结构的城市湿地恢复策略。
刘令聪林萍汪学华殷海康郭绪虎
关键词:城市湿地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
茭草ISSR-PCR体系的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建立适用于茭草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湿地植物茭草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筛选引物为UBC8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茭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缓冲液、250μmol/L d NTP、2.0 mmol/L Mg Cl2、0.5μmol/L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和100 ng模板DNA最适用于茭草ISSR-PCR扩增。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5 min;94℃1 min;56℃45 s;72℃90 s;35个循环;72℃10 min;4℃保存。
仇玉萍吕玉凤
关键词:茭草ISSR正交设计
区域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湖滨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关乎流域生态安全。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探讨高原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带来的伤害,对维系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将适应了纳帕海湿地气候条件的4种优势植物连同生长基质组成的植物-土壤单元,移至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4种湿地植物原位异地后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等反映植物受到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虽是隐域植物,但气候变化对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等广布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气候变暖,两者生物量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拉市海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96%和190%,在昆明分别增至487%和408%,MDA、Pro、POD含量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拉市海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6%和24%、27%和12%、14%和58%,在昆明的最高降幅分别为31%和24%、52%和25%、48%和73%,气候的暖化更有利于其生长。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虽为广布种,尽管气候变化对其产生了胁迫,但能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物质来抵御这种变化,反映了广布种对气候变化较强的适应性。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温度的升高其生物量在拉市海的增长率达17%,而在温度更高的昆明则减少了20%,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时体内各相关抗逆指标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DA降至0.001387μmol/g,后迅速增至0.002739μmol/g、Pro降至13.386891μg/g,后增至18.172878μg/g,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生态幅较窄的物种,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其�
董瑜田昆肖德荣张昆郭绪虎李娟
关键词:高原湿地温度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