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A610002)
- 作品数:36 被引量:290H指数:11
- 相关作者:沈耀良吴鹏徐乐中王建芳刘文如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中氮损失特性分析
- 2013年
- 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氮的损失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容积负荷为1.2kg/(m^3·d)时,系统氮损失率保持在20%左右,而且在第45-58天期间氮损失率有上升趋势。分析认为氮的损失主要归因于发生在颗粒污泥内部的反硝化过程,而氨氮吹脱、厌氧氨氧化等对其贡献微弱。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逐渐增长和结构的愈加密实,反硝化效果不断增强。另外,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COD容积负荷为2.4kg/(m2·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COD好氧降解量的减少被增强的缺氧降解过程(反硝化)所弥补。
- 刘文如丁玲玲王建芳沈耀良
-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氮损失反硝化
- CSTR中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在连续全混反应器(CSTR)中接种SBR培养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考察反应器构型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生长和运行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变化初期部分颗粒污泥解体,污泥平均沉速下降;但随着反应器的进一步运行,CSTR中实现了亚硝化絮体污泥的快速颗粒化过程;整个研究过程中,虽颗粒粒径分布存较大变化,如粒径>2.5 mm颗粒的减少和粒径<0.3 mm颗粒的增加,但颗粒态污泥始终是CSTR中占优势的污泥形态.另外,研究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的改变对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保持在85%左右)无显著影响,并且新生的小粒径颗粒污泥比大粒径颗粒具有更高的比反应活性,此CSTR中污泥的平均活性亦高于接种污泥平均活性.
- 阴方芳刘文如王建芳吴鹏沈耀良
- 关键词:CSTR亚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颗粒化
- 低C/N比条件下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利用柱形SBR反应器,以自配低C/N比废水为基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并对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40d后,获得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60.8m.h-1,其中粒径大于0.45mm的约占总数的96%;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稳定在75%~80%,亚硝酸盐累积速率达0.6~0.8kg.m-3.d-1;DO、温度和SRT都不是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高浓度FA是造成本研究亚硝化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颗粒污泥SBR的单周期反应过程可依次划分为COD迅速降解阶段、第一过渡阶段、氨氮去除优势阶段、第二过渡阶段和饥饿阶段5部分;另外,研究中还发现进水COD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
- 刘文如丁玲玲王建芳沈耀良
-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SBR
- 改性沸石湿地脱氮除磷效能及机制被引量:31
- 2017年
- 为明确改性沸石湿地对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并探索其脱氮除磷机制,将改性沸石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层填料,应用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折流湿地(BFCW)组合工艺,为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湿地对氮磷去除良好且稳定,脱氮量和除磷量较沸石湿地分别增大1.8%和1倍多.湿地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脱氮除磷,以Ca-P和Al-P为主要沉淀磷素形式,植物的泌氧和吸收作用有助于稳定出水水质.湿地前端和后端分别以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为主要脱氮途径.改性过程对沸石磷素吸附沉淀性能的大幅提升是在多重途径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湿地构型和植物根系的影响是造成相同区域填料氮磷截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硝化作用强度的高低是改性沸石湿地脱氮效果及稳定性季节性波动的主因.
- 吴鹏陆爽君徐乐中梁奇奇沈耀良
- 关键词:改性沸石人工湿地脱氮除磷
-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5年
- 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拥有能耗低、需氧量少等优点,但其反应受多重因素影响。综述了将NO2--N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机理,同时概述了底物种类、NO2--N质量浓度、泥龄、污泥驯化方式等分别对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当有机底物为乙酸盐,NO2--N质量浓度低于30 mg/L,泥龄15 d,温度在20~30℃时,能获得较好的亚硝化反硝化除磷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徐融王建芳陈重军吴鹏钱飞跃沈耀良
- 关键词:NO2-N电子受体影响因素
- ABR-MBR一体化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能耗高和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工艺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对工艺结构和脱氮除磷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ABR-MBR工艺结构,可降低43%的运行能耗,同时可保持较高的COD、NH+4-N、TN和TP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5%、76%和86%.另外,添加颗粒填料可有效延缓膜污染,不过也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明显增大.最终,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 吴鹏陆爽君徐乐中刘捷刘捷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
- 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及其除污效能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本研究通过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改进,使其成为厌氧与好氧组合一体化工艺,实现耦合运行.对连续流条件下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将ABR末端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保持好氧区C/N为2,COD容积负荷逐渐由1.5 kg·(m3·d)-1提高至2.0 kg·(m3·d)-1,沉淀池HRT逐步由2.0 h缩短至0.75 h.研究表明,经110 d的运行,在好氧区中成功培养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平均沉降速率为20.8m·h-1)的淡黄色颗粒污泥.在好氧区沉淀时间为0.75 h、COD容积负荷为2.0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时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COD、NH+4-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0%、65%和45%.研究表明,因沉淀时间缩短而不断提高的选择压、维持较高的有机负荷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 巫恺澄吴鹏徐乐中徐乐中沈耀良
- 关键词:ABRCSTR好氧颗粒污泥除污效能
- 苏州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现状及适用技术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业已成为我国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苏州市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技术的调研分析,充分结合目前主要的适用于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分析,并针对苏州各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对苏州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工艺的技术特征、投资费用、运行稳定性及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提出了适于不同区域环境条件的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徐乐中陆爽君陈重军王建芳梁奇奇吴鹏沈耀良
- 关键词:处理工艺
- 温度对ABR-MBR复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及其微生物群落分析被引量:26
- 2014年
-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CAMBR)用于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其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试验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混合液回流比R1为200%,R2为50%、pH为6.5~8.5、溶解氧3 mg·L-1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中温(25℃±5℃),低温(10℃±5℃),高温(35℃±5℃).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温度对系统去除COD的影响很小,COD的去除效果很好.中温和高温环境,系统出水水质较好,TN平均去除率为70%,出水平均浓度为9 mg·L-1,TP平均去除率为73%,出水平均浓度低于0.8 mg·L-1.低温环境,TN平均去除率仅为57%,出水平均浓度为15 mg·L-1;TP平均去除率降至67%,出水平均浓度为1 mg·L-1.DGGE图谱表明,整个试验过程,系统内微生物类群保持多样性分布,同时优势菌群突出;在同一时期内,各反应池菌群相似性较高,但各隔室微环境的改变使得ABR和MBR内微生物菌群结构仍存在明显差异,强化了ABR和MBR的各自功能,有效保证了系统脱氮除磷效果.
- 吴鹏陆爽君徐乐中刘捷沈耀良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温度种群分析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与好氧处理接近,而且产泥量较低,还能产生有用的能源。综述了目前An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控制措施,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龄(SRT)、温度等对处理性能的影响,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溶解性甲烷的回收以及AnMBR的中试研究状况等。最后还展望了在推进AnMBR全面应用过程中尚需要深入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 吴鹏徐乐中王建芳巫恺澄沈耀良
-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