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501A11)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6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志伟要萍黄骏雄马长伟周珊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猪胴体瘦肉率仪器测定值与生猪品种等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使用PG100瘦肉率测定仪,对四种不同品种等级的生猪屠宰后的胴体的瘦肉率进行了测定,并与精确分割试验测定的瘦肉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仪器测定的瘦肉率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猪品种等级的优劣,可以用于生猪屠宰过程中的智能分级。
- 程文新王玉芬岳田利张志伟
- 关键词:猪胴体瘦肉率生猪品种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酵香肠香气成分被引量:2
- 2003年
- 研究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香肠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的测定,分离到36个峰,鉴定出34种化合物.其中,发酵香肠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醇、2-丙酮、乙酸乙酯、乙酸、3-甲基-1-丁醇、3-羟基-2-丁酮等.
- 张春晖
- 关键词:发酵香肠香气成分分析固相微萃取
- 发酵香肠成熟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被引量:22
- 2004年
- 采用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发酵香肠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发酵香肠在成熟前 (发酵结束时 )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为乙酸、3_羟基_2_丁酮、2_丁酮、1_羟基_2_丙酮等 ;成熟香肠的风味成分主要为乙酸、3_羟基_2_丁酮、2_丁酮、酯类物质、挥发性酚、醛类以及少量的烯及含氮化合物等。
- 张春晖
- 关键词:发酵香肠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风味品质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酵香肠挥发性成分被引量:25
- 2005年
-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发酵香肠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33种化合物。结果表明,发酵香肠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酯类、有机酸类、酚类及醛类等。
- 张春晖夏双梅
- 关键词:发酵香肠香气成分分析
- 戊糖乳杆菌R_1冻干保护剂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主要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戊糖乳杆菌R1(LactobacilluspentosaceusR1)冻干保护剂组合比例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冻干条件是预冻:-3℃/min的程序降温,降至-45℃维持3h;干燥:先在-15℃,真空度为150Pa,保持14h,然后温度调至10℃,保持10h,最后温度调至25℃,保持5h;包装:充N2去真空,充N2包装时,得出R1冻干存活率达95%以上的最佳保护剂配比:脱脂乳10.000%,蔗糖4.993%,甘油1.491%。
- 李凤彩张春晖李红伟王红梅
- 关键词:戊糖乳杆菌冻干保护剂
- 小色拉米发酵过程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从微生物、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食盐含量、酸价和过氧化值等方面分析了小色拉米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理化变化,此外还比较了发酵前后产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发酵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94%。
- 张志伟
- 关键词:发酵
- 发酵香肠菌种筛选标准探讨被引量:73
- 2002年
- 发酵香肠是一类具有地理标志特性的发酵食品,对发酵菌种的筛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分离筛选的微生物必须是安全无毒的,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色、香、味、形及结构等)。本文就发酵肉制品菌种筛选标准进行了探讨。
- 李凤彩程文新谢华张建国
- 关键词:发酵香肠发酵肉制品发酵菌种
- 优良肉制品发酵剂I9的分离与鉴定
- 2003年
- 从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多个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20多株乳酸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优选出1株能够进行单菌株发酵的乳酸菌I9.对I9的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和Gram染色、过氧化氢酶反应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表明,I9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16SrRNA序列分析也证实了鉴定结果.
- 关键词:发酵肉制品乳酸菌
- 乳酸菌冻干伤害与保护被引量:33
- 2003年
- 综述了真空冷冻干燥对乳酸菌产生伤害的机理,讨论了降低冻干对乳酸菌伤害的保护措施。
- 张建国张春晖李凤彩李红伟
- 关键词:乳酸菌真空冷冻干燥食品
- 休闲发酵色拉米中生物胺的测定与分析
- 2006年
- 人体摄入过多的生物胺时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本实验对乳杆菌(米酒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和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和小片球菌)在休闲发酵色拉米中生物胺的生成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乳杆菌和片球菌均能产生不等量的组胺、尸胺、腐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但都不产生色胺,产品中的生物胺生成量表现出明显的菌株效应。采用复配菌种(片球菌+葡萄球菌)发酵可以明显降低香肠中组胺、尸胺、腐胺和酪胺以及总生物胺的含量。
- 张志伟李明静刘贯勇
- 关键词:生物胺乳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