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269)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胡咏梅许建明张磊胡兴萍张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氧氟沙星
  • 7篇沙星
  • 7篇左氧氟沙星
  • 7篇氟沙星
  • 6篇螺杆菌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转运
  • 4篇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蛋白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色谱法
  • 3篇糖蛋白
  • 3篇黏膜
  • 3篇胃黏膜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胡咏梅
  • 11篇许建明
  • 7篇张磊
  • 6篇胡兴萍
  • 4篇张珊珊
  • 3篇罗玲玲
  • 2篇石海
  • 2篇鲍峻峻
  • 2篇赵莉萍
  • 2篇梅俏
  • 2篇郑海伦
  • 1篇朱道明
  • 1篇黄军祥
  • 1篇李见春
  • 1篇孙锟
  • 1篇陆宗海
  • 1篇李楠
  • 1篇姚强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氧氟沙星经胃转运、分布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左氧氟沙星在大鼠胃内转运、分布特点。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50、100g·k^-1组。静脉给药后2h内按15min间隔取血处死动物,收集不同时点胃液、胃黏膜样本,检测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比较2组不同时点各部位药物浓度发现,给药后45~60min起,胃液药物浓度逐渐高于血药浓度,不同时间点胃体、胃窦药物浓度均高于血药浓度及前胃药物浓度,但胃体和胃窦药物浓度无差异;给药后60~75min起,胃液(药物浓度/血药浓度)%高于胃体、胃窦(药物浓度/血药浓度)%,不同时间点胃液、胃体、胃窦(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均高于前胃(药物浓度/血药浓度)%,但胃体和胃窦(药物浓度/血药浓度)%无差异。左氧氟沙星50、100mg·kg^-1组胃内转运分数分别为2.36、2.52。结论①在大鼠体内,随给药时间延长胃液左氧氟沙星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提示左氧氟沙星胃内可能存在主动转运过程。②大鼠胃窦、胃体左氧氟沙星药物分布无差异。
鲍峻峻许建明胡咏梅梅俏石海郑海伦李见春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转运清除率转运
喹诺酮类抗菌药转运机制研究
2014年
抗菌药物的疗效受病原体耐药、体内药物浓度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药物的转运方式及相应的载体蛋白对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转运机制及可能参与的载体蛋白进行收集与探讨。
张珊珊胡咏梅张磊胡兴萍许建明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转运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在大鼠胃内的分布和雷贝拉唑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组成的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三联疗法中抗生素在大鼠胃内转运、分布特点及雷贝拉唑对其药动学和胃内转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胃内抗生素转运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后按时间点分别收集血浆、胃液、胃黏膜组织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样本中抗生素的浓度,计算药物分布转运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中阿莫西林半衰期(T1/2)约为1 h,雷贝拉唑对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延长了左氧氟沙星的T1/2。阿莫西林在胃中的浓度显著低于血浆中的浓度,而左氧氟沙星在胃液中浓度比血浆中高。前胃黏膜中两种抗生素浓度低于腺胃黏膜中浓度,而抗生素在腺胃黏膜中不同区域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pylori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能够从血中跨胃黏膜转运到胃中,但胃内不同区域胃黏膜中的浓度存在差异;胃内可能具有左氧氟沙星主动转运机制。左氧氟沙星药动力学参数受到了雷贝拉唑的影响。
郑海伦胡咏梅鲍峻峻许建明
关键词: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
人胃黏膜中左氧氟沙星的HPLC法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胃黏膜组织中的左氧氟沙星.共收集我院门诊37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天,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天)根除Hp,疗程7d.受试者于疗程结束后接受胃镜检查,胃窦部取材3块并制成匀浆,利用HPLC法检测人胃黏膜组织中的左氧氟沙星.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枸橼酸溶液∶1 mol/L乙酸铵溶液(27∶72∶1),检测波长295 nm.人胃黏膜组织中左氧氟沙星在0.5~10 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4%、95.2%和102.8%;日内、日间RSD分别为6.70%、2.01%、1.46%和7.40%、4.56%、3.62%.37例患者胃黏膜中左氧氟沙星浓度为(6.05士2.47) μg/g.
胡兴萍胡咏梅张磊罗玲玲许建明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高效液相色谱
左氧氟沙星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摄取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摄取特征。方法 GES-1细胞与左氧氟沙星孵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研究其在细胞内的药物摄取量,同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温度、pH值和转运体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和西咪替丁)对左氧氟沙星在GES-1细胞中摄取的影响。结果在GES-1细胞内,左氧氟沙星摄取量,在1~5 min明显增加,在7.5~15.0 min缓慢增加并达到稳态;摄取量随着细胞外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呈线性增加。在37℃、pH 7.4时,摄取量最大。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摄取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2.81%~13.23%,2.07%~1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西咪替丁对此均无影响。结论左氧氟沙星经转运蛋白的介导方式进入细胞内,P-糖蛋白可能参与了左氧氟沙星在GES-1细胞中的摄取过程。
胡兴萍胡咏梅张磊张珊珊许建明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氧化氮在双氯芬酸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双氯芬酸钠(DCF)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DCF模型、DCF+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2,10和50mg·kg-1组。DCF模型组大鼠一次性ip给予DCF100 mg·kg-1,DCF+L-NAME组大鼠在给予DCF前10 min一次性ip给予L-NAME。给药24h后处死大鼠,制备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化学法检测NO水平。同时制备肝组织匀浆,用化学法检测NO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四甲基联苯胺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utler改良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酶促法检测GSH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提取肝细胞线粒体,硫酸甲酯吩嗪反应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ATP酶活性,自体荧光光度计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水平,罗丹明123法检测膜电位,线粒体肿胀度采用在520nm处吸光度降低值表示。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F模型组血清GPT,GO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肝匀浆NO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iNOS蛋白表达增强(P<0.01)。组织病理观察发现,肝细胞肿胀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匀浆内MDA(P<0.01)和MPO(P<0.05)含量增高,GSH含量(P<0.01),GSH-Px(P<0.05)和SOD(P<0.01)活性降低。肝细胞线粒体NADH水平、SDH及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异常,肿胀的敏感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L-NAME 2,10和50mg·kg-1组血清GPT,GOT和TBIL水平降低,血清和肝匀浆NO含量减低(P<0.05)。肝组织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肝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肝匀浆中MDA和MPO含量降低(P<0.05),GSH含量及GSH-Px和SOD活性显著
赵莉萍梅俏胡咏梅许建明姚强
关键词:一氧化氮双氯芬酸钠肝损伤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
环孢素A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以及对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作用以及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与P-gp表达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sA处理24、48、72h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染色和An-nexin-V-FITC/PI双染分别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分析CsA处理48 h后凋亡细胞形态的改变并计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GC803细胞P-gp的表达。结果 Cs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0~25.0μmol·L-1浓度范围和24~72 h时间范围内Cs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现明显依赖关系。AO/EB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FCM检测显示CsA处理MGC80-3细胞4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提高CsA作用剂量,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加,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表明CsA下调了MGC80-3细胞P-gp的表达,蛋白表达量呈现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 CsA能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和下调P-gp的表达,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P-gp的表达相关。
黄军祥胡咏梅石海许建明
关键词:环孢素AP糖蛋白细胞凋亡
左氧氟沙星在胃黏膜体外模型中的转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在胃黏膜体外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用大鼠胃黏膜与尤斯灌流室建立胃黏膜体外模型,研究左氧氟沙星跨胃黏膜转运过程,评价药物浓度、方向、p H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其转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左氧氟沙星的转运具有一定的p H值依赖性,并且有显著的方向性差异,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增加了左氧氟沙星的跨膜转运。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胃黏膜体外模型中的转运机制可能以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方式为主,P-糖蛋白参与了其跨膜转运过程。
张珊珊胡咏梅张磊胡兴萍许建明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胃黏膜高效液相色谱法转运P-糖蛋白
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Hp感染组大鼠按潘氏方法复制慢性胃炎模型,并参照陈氏方法感染Hp;Hp根除组大鼠感染Hp后采用四联疗法治疗。采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Hp根除组、Hp感染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NO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NO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促进NO生成可能是Hp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赵莉萍胡咏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凋亡一氧化氮
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癌前病变检出能力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74例接受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比较内镜表现(红斑、出血、糜烂、白相为主)与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内镜表现红斑、出血、糜烂、白相为主均不同程度检出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其中白相为主诊断中—重度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特异度最高,且其联合糜烂或出血内镜表现后诊断灵敏度提高。结论当慢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白相为主、尤其是合并出血或糜烂时,予以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
李楠张磊胡咏梅罗玲玲许建明
关键词:内镜螺杆菌胃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