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2JJ3092)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伍勇许欢陈丽华刘红波袁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酪氨酸与3,3'-二氨基二丙基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与分散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生物膜分散物质D-酪氨酸与3,3'-二氨基二丙基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从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96孔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绘制生物膜生长曲线,另分析D-酪氨酸与3,3'-二氨基二丙基胺两种分散物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再进行活菌计数以评估两种分散物质的杀菌效果。结果 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37株成膜能力阳性。生物膜的生长经历指数生长期(0~24 h)、平台期(24~42 h)和衰退期(42~54 h)3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 3,3'-二氨基二丙基胺作用JYK-0301、JYK-0302和JYK-0303号菌株24 h后,吸光度(A570 nm)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6.92、9.63和9.01,P值均〈0.05);且用0.1 mmol/L的3,3'-二氨基二丙基胺处理JYK-0301菌株24 h后可使平均活菌计数由3.10×108±8.83×107CFU/m L减至21.6±10.78 CFU/m L(t=4.31,P〈0.05)。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 3,3'-二氨基二丙基胺作用JYK-0301、JYK-0302和JYK-0303的成熟生物膜24 h后A570 nm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5.67和3.98,P均〈0.05);且1 mmol/L的3,3'-二氨基二丙基胺作用JYK-0301成熟生物膜24 h后可使平均活菌计数由2.83×109±1.02×109CFU/m L减少至1.07×103±8.20×102CFU/m L(t=6.34,P〈0.05)。与未加D-酪氨酸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酪氨酸作用JYK-0301、JYK-0302、JYK-0303及其成熟生物膜24 h后,A570 n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3'-二氨基二丙基胺能有效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且能分散成熟生物膜,具有一定杀菌作用。而D-酪氨酸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无类似能力。
- 佘鹏飞王央霞陈丽华刘媛许欢罗振邹雅如伍勇
-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
- 两种最新细菌生物膜分散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细菌生物膜(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微菌落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BF内的细菌可逃逸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是导致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对BF的清除作用有限。研究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成熟的BF产生两种活性物质———D-氨基酸(D-amino acids)和3,3'-二氨基二丙基胺(norspermidine)能破坏BF的结构,若联合敏感的抗菌药物可达到彻底消除BF的目的。BF分散物质的发现可能成为治疗BF所致感染的新靶标,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本文就新近发现的这两种活性物质进行综述。
- 刘红波袁璐伍勇
-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枯草芽胞杆菌D-氨基酸
- 细菌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不同细菌与各种肿瘤之间的关系正成为目前科研关注的热点。正常组织中存在某些特定细菌可能促使恶性肿瘤的形成,而某些肿瘤组织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又与肿瘤消退相关。尽管仅有少量细菌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大多数情况下,细菌对实体肿瘤是有抑制作用的,并可运用于肿瘤靶向细菌疗法,以发挥抗癌作用。
- 邹雅如陈丽华伍勇
- 关键词:细菌肿瘤
- 区域性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49株MDR-PA,用PCR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traA,trbC,traF)、转座子遗传标记基因(tnpA,tnpU,tnsA,merA,tnp513)、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基因(ISEcp1,IS26,ISaba1,IS903,ISpa7,ISKpn6,ISKpn7,IS1133,ISCR1,ISCR3/14)、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IntI1,IntI2,IntI3)共2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结果 49株MDR-PA共检出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基因,阳性率最高的为IS26(77.6%);阳性基因构成模式IS26+ISaba1+ISCR3/14+IntI1检出率最高,共7株(14.3%);首次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F;49株MDR-PA中只有2株未检测到可移动遗传元件。结论接合性质粒、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本组MDR-PA中均有检出,这些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多种耐药基因使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
- 袁璐刘红波许欢邹雅茹陈体伍勇
- 关键词:多重耐药可移动遗传元件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