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B30550) 作品数:20 被引量:430 H指数:12 相关作者: 郝卫平 梅旭荣 李银坤 尚庆茂 夏旭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SWAT模型最佳子流域划分方案研究——以云南洱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2012年 应用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以区域气候复杂的云南省洱海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子流域划分数量对径流和泥沙负荷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明确洱海流域合理的子流域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子流域划分数量的增加,年均径流深增加但敏感性较小,相对偏差仅0.89%;年均泥沙负荷减少而敏感性较大,相对偏差达21.21%。经综合权衡年均径流和泥沙负荷对子流域划分响应的敏感性,提出洱海流域合理的子流域划分临界值为137个,相应子流域平均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0.73%。在大于该临界值的划分水平下,模拟的年均径流深和泥沙负荷趋于稳定,但对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无明显效果。研究结果对其它地形地貌复杂的流域水文模拟和非点源污染模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李曼曼 韩会玲 刘晓英 郝卫平关键词:SWAT模型 洱海流域 内源水杨酸参与黄瓜叶片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2 2013年 为了探讨内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在黄瓜幼苗光合系统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温下黄瓜叶片中内源SA含量的变化;通过SA合成抑制剂Paclobutrazo(lPac,100μmol·L-1)喷施和外源SA(50μmol·L-1)饲喂的方法调节内源SA含量,并测定不同处理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碳同化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低温引起黄瓜幼苗内源SA含量升高,Pac预处理抑制SA的积累。低温导致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降低,叶片光化学猝灭参数[(Y(NO)]升高;内源SA含量降低使PSⅡ活性下降幅度增大,加重了叶片的光损伤程度。低温下PSⅡ吸收的光能分配于光反应的部分减少,而以非光化学反应的过剩能量耗散Ex为主要的光能分配途径,内源SA含量降低会加剧光能向Ex的分配。低温时喷施Pac的幼苗中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和碳酸酐酶基因(C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对喷施Pac的幼苗外源饲喂SA后,内源SA含量升高,低温下叶片光合活性得到有效恢复,光损伤降低,光能分配趋于合理,RbcS和CA的表达水平升高。上述结果表明,低温下内源SA的积累有助于维持黄瓜叶片中较高的光系统活性和碳同化能力,从而保护光合系统,降低低温胁迫对植物的损伤。 李亮 董春娟 尚庆茂关键词:黄瓜 水杨酸 低温胁迫 温室黄瓜新品种中农31号的选育 2013年 中农31号是以09676为母本和08100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瓜色深绿、有光泽,腰瓜长约35cm,瓜把短,心腔小,瓜肉淡绿色,商品瓜率高。刺瘤密,白刺,瘤小,无棱。抗霜霉病、白粉病、西瓜花叶病毒病,中抗枯萎病;耐低温弱光能力突出;早熟性好,持续结瓜及丰产优势明显,每667m2产量10000kg以上,适宜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各茬口栽培。 顾兴芳 张圣平 王烨 苗晗 郑启功关键词:黄瓜 抗病 一代杂种 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2011年 选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代表品种——石家庄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按亏缺程度(轻度60%FC和重度40%FC)和胁迫历时(5d和10d)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和1个对照(全生育期充分灌水),研究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均会造成根、茎、叶和整株干物质量的减少,而且胁迫程度越大、历时越长,影响越大;复水可对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产生不同程度补偿效应,但程度有限,各处理最终的干物质量均低于对照;轻度历时5d的水分胁迫利于根系增长,根干物质分配指数和根冠比均高于对照,但任何程度和历时的水分胁迫均对叶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造成不利影响;所有胁迫-复水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轻度历时5d的水分胁迫却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相比对照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4%。总之,本试验研究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适宜的轻度胁迫可以优化调控干物质的分配,有利于提高作物植株整体的抗旱能力,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很小,同时适度水分胁迫减少了冬小麦耗水量从而明显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闫永銮 郝卫平 梅旭荣 白清俊 刘琳关键词:冬小麦 拔节期 水分胁迫 复水 干物质累积 水分利用率 不同生育期玉米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品种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复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尤以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两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在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郑单958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户单4号,两者耗水量基本相等。分析两个品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在复水之后的变化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均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且郑单958的补偿效应明显较强。因此,郑单958在干旱-复水后补偿能力强,从而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郭子锋 龚道枝 郝卫平 梅旭荣 栗雨勤 柳斌辉关键词:玉米 生育期 干旱 复水 水分利用效率 常规灌溉条件下施氮对温室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1年 为明确温室土壤的氨挥发特征,探讨适宜的减量施氮措施对氨挥发损失量及黄瓜产量的影响,在常规灌溉条件下设置了3个施氮(尿素)处理,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冬春季黄瓜地中的氨挥发速率。结果表明:温室土壤在氮肥基施后7d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但在氮肥追施后,施肥带与非施肥带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分别在第1d与第5d出现,氨挥发速率的峰值比氮肥基施时下降了8.6%~46.3%,施肥带的累积氨挥发量是非施肥带的0.91~1.54倍。冬春季黄瓜地的氨挥发损失量为16.7~26.6kg/hm2,其中减施氮25%处理N900(900kg/hm2)与减施氮50%处理N600(600kg/hm2)与习惯施氮处理N1200(1200kg/hm2)相比,氨挥发损失量分别降低了22.1%和37.2%。而2a黄瓜产量的平均值以处理N600(600kg/hm2)最高,比处理N1200(1200kg/hm2)增加了6.52%。综合考虑氨挥发损失量、黄瓜产量及施氮量,在河北省的温室冬春季黄瓜生产中,比农民习惯氮用量(1200kg/hm2)减少25%~50%的措施是可行的。 李银坤 武雪萍 梅旭荣 段敏杰 武其甫 吴会军 王小彬 蔡典雄关键词:温室 氨挥发 黄瓜 山东省夏玉米侧条施肥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在等氮量条件下,通过基肥机械侧条施肥和常规混施对比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验证侧条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侧条基施与常规混施的夏玉米相比,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时期植株旺盛、子粒增产,产量分别比常规混施和空白处理高3.26%、13.33%,并且得出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 李昊儒 梅旭荣 郝卫平 夏旭 刘琪 李银坤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土壤水分含量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东北三省作物分布信息提取 被引量:61 2011年 该文选用覆盖东北三省2007年主要作物发育期内14个时相MODIS NDVI 250m16d影像、2005年Landsat ETM+30m影像和大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ISODATA非监督分类算法、作物植被系数变化曲线光谱耦合技术和GoogleEarth工具,提取了主要作物分布的空间信息。基于Landsat ETM+30m影像采用亚像素估算方法对耕地面积系数进行了计算,分别估算了东北三省的耕地、水稻、玉米和大豆的面积,并用各个县级地图做掩模提取了耕地、水稻、玉米和大豆的面积,与同期的统计数据组成4组配对样本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4组数据经配对样本的T检验都呈显著性差异,耕地相关系数最高为0.92,依次为玉米、水稻和大豆,都在0.68以上,与统计数据吻合较好,而分析结果位置精度为85.7%,提取结果能较好的反映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为其他区域尺度主要作物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提供借鉴。 郝卫平 梅旭荣 蔡学良 杜建涛 刘勤关键词:遥感 MODIS NDVI 东北三省 云南省ngstrm-prescott辐射模型的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15 2012年 现行的太阳辐射通常采用常规数据进行估算。其中,基于日照的ngstrm-prescott公式的估算精度最高、应用最广。但模型应用的关键是如何获得适宜的模型参数。该文采用FAO和Liu等推荐的6种参数化方法,在云南省3个站点应用ngstrm-prescott公式计算太阳辐射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iu等的2种方法太阳辐射值的估算效果最好,精度与校正参数相当。二者在昆明和丽江的平均偏差(MBE)、均方根误差(RMSE)及相对均方根误差(PRMSE)分别在-0.28~0.50、2.09~2.39MJ/(m2·d)及12.4%~15.8%之间。相比之下,FAO推荐值在这两地点预测的MBE、RMSE及PRMSE分别为-0.43~0.84、2.61~5.37MJ/(m2·d)及17.2%~31.7%,估算精度远低于前两种参数化方法。鉴于目前国内直接使用FAO推荐值的做法还相当普遍,该文结果有助于加深人们对ngstrm-prescott模型参数选择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实际应用中更多地使用校正值或估算值。 李曼曼 梅旭荣 钟秀丽 刘晓英 郝卫平 韩会玲 刘文丽关键词:太阳辐射 参数化 不同红蓝LED组合光源对叶用莴苣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及节能评价 被引量:51 2011年 为了探求适合叶用莴苣生长的节能高效的光源参数,采用红、蓝光波峰组合分别为红光(R)660nm+蓝光(B)450nm的LEDA型和红光(R)630nm+蓝光(B)460nm的LEDB型光源,每种光源设置R/B分别为6、8和10的3种比例,处理叶用莴苣。结果表明:LEDA型与LEDB型光源处理的叶用莴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维生素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荧光灯光源(对照)显著提高了光合速率。两种光源不同R/B处理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R/B=8时(LEDA2、LEDB2)最优,其中LEDA2处理比荧光灯处理光合速率提高38%,维生素C含量增加8.3%,硝酸盐含量降低9.2%;LEDB2处理时光合速率提高48%,硝酸盐含量降低6.5%。LEDA型光源处理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显著高于LEDB型光源处理,且分别表现为LEDA3和LEDB2处理的含量最高。此外,对光源装置耗电量的计算表明,LEDB型光源的单株耗电量比LEDA型和荧光灯(对照)分别节省53.3%和27.7%。因此,红、蓝光波峰分别为630nm+460nm的组合LED光源,R/B=8的条件下,在提高叶用莴苣光合速率和品质以及降低耗电量3个方面体现优势。 闻婧 杨其长 魏灵玲 程瑞锋 刘文科 鲍顺淑 周晚来关键词:叶用莴苣 光合特性 发光二极管 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