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5B05)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3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东亮田拥军雷延昌张振华夏国良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检测信号临界区(灰区)患者血清HBsAg携带状况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肝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信号灰区与血清免疫逃逸变异HBsA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市售ELISA对一组临床患者做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留ELISA信号处灰区(即P/C 1.2~5.0之间)的实验标本。采用G6-ELISA(本室研制,有极强免疫逃逸变异HBsAg检测能力)与市售(基本不具备免疫逃逸变异HBsAg检测能力)对选留标本进行检测,以差减ELISA确认其免疫逃逸变异HBsAg阳性数量,并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及PCR对检测结果的特异性进行复核。结果自10 231例受检者中筛选HBsAg ELISA信号灰区标本244例。以G6-ELISA与市售ELISA检测结果并做差减分析显示免疫逃逸变异HBsAg阳性率为11.07%(27/244),亚临界,临界及超临界各组阳性率分别为9.30%(8/86),10.34%(15/145)及30.77%(4/13),后者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组(P〈0.01)。考核结果显示,经ELISA差减分析确认的免疫逃逸变异HBsAg阳性血清雅培-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为94.44%(17/18),HBV DNA阳性率为33.33%(6/18),其中两份单项G6-ELISA检测最低阳性信号标本的HBsAg特异性亦为雅培-化学发光检测所证实。结论临床HBsAg检测样本中存在少量A(或P/C)值在ELISA信号灰区的异质化标本;免疫逃逸变异HBV感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 张春燕龚劲松刘静华彭静黄永国张小燕李方和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构建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抗体制备。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WHcAg1~149aa)的基因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QE60上,在JM109菌内进行诱导表达,使用切胶回收及Ni-NTA柱两种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含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的质粒并获得表达,经纯化得到了分子量约为16.5kD的重组核心蛋白,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而且与HBcAg有交叉反应。结论获得的重组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抗原(1~149aa)纯度高,免疫原性强。获得的兔抗-WHc效价高,特异性好,与HBcAg有交叉反应。
- 张振华田拥军李磊王宝菊孟忠吉陆蒙吉杨东亮
- 关键词: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G145R变异重组HBsAg ELISA检测质控参照品制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实验性制备G145R变异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质控参照品。方法:收集含G145R变异rHBsAg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50%饱和硫酸铵盐析,根据其在D12-ELISA中的检测信号,以卫生部颁布的HBsAgELISA质控血清精确标定盐析物中靶物质的含量,适量稀释分装,置-20℃冻存。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物的特异性与稳定性进行考核,并将其试用于对几种市售试剂盒检测变异能力的评价。结果:制备物中靶物质含量在0.50~32.00ng/mLwcHBsAg之间,在D12-ELISA检测中其信号的线性关系与质控血清有很好的一致性;反复冻融对其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采用不同市售ELISA试剂检测时其反应信号强度各不相同。结论:本研究制备的G145R变异rHBsAgELISA质控参照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异性与实用性;其研制为乙肝病毒免疫逃逸现象在基础、临床、诊断试剂研发,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张波陈妍龚劲松张春燕黄永国张小燕田拥军杨东亮李方和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嗜肝DNA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目的动物模型是人们了解病毒复制、病毒感染自然史、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制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嗜肝DNA病毒不仅包括HBV,也包括其它哺乳动物的嗜肝病毒,如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
- 杨东亮
- 关键词:病毒复制HBV病毒感染DNA
- 文献传递
-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被引量:56
- 2005年
-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28例,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 结果 多对HBV型特异性引物法可快速准确鉴定HBV的基因型。190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40例(73.7%),C基因型42例(22.1%),BC混合型8例(4.2%),未发现A、D和E基因型;B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中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7.5%和89.3%,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的67.3%;B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53.1±306.7)U/L高于C基因型患者的(154.1±19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BsAg携带者外的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50.5%(53/105)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18.5%(5/27),P<0.01。 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分型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北地区存在HBV的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肝癌中的比例较高,基因型的分布可能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 雷延昌郝友华田拥军孟忠吉王宝菊田德英赵西平杨东亮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C基因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HBSAG携带者HBVDNA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对人白细胞抗原表达的影响
- 2004年
- 白玉夏国良田瑞光詹美云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基因变异人白细胞抗原流式细胞仪
- G145R突变后HBsAg“a”决定簇合成肽的免疫学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G145R突变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a”决定簇合成肽的免疫学特性改变情况。方法首先合成2条短肽P1wt和P2145R,分别代表野毒株和G145R突变后HBsAg“a”决定簇合成肽。然后用β巯基乙醇(2ME)变性试验以及用乙肝疫苗标准品制备的小鼠多抗血清研究2条合成肽的空间构象以及抗原性异同。最后用等量合成肽免疫小鼠,用酶免疫法、竞争抑制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等研究G145R突变后“a”决定簇合成肽的免疫原性改变。结果合成肽P1wt和P2145R用2ME温和变性后,PAGE结果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Mr)为4×103左右的单一条带,而变性前2条合成肽均表现为Mr是从4×103到30×103的弥漫条带,主带位置在5×103和10×103,分别相当于二聚体和四聚体位置;用HBsAg的多克隆抗体(antiHBs)检测合成肽的抗原性,结果在固定抗原量的前提下,在抗体1∶32000稀释时仍可检测到P1wt的阳性结果,而当同一抗体稀释到1∶8000时,P2145R检测结果即为阴性。合成肽P2145R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与P1wt合成肽的反应滴度比与P2145R合成肽本身的反应低4~8倍。结论针对HBsAg“a”决定簇合成肽可自发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G145R突变株的HBsAg“a”决定簇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与野毒株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为正确评价G145R变异株的流行危害以及现行疫苗的保护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 徐丽宏梁国栋付士红关坤萍曹玉玺吴士俊夏国良张智清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学特性HBSAG合成肽决定簇突变株
- 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10
- 2005年
-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 稳定。
- 田拥军覃莉张正茂李磊雷延昌喻植群赵西平杨东亮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体的抗原性分析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突变株和野毒株对表面抗体结合能力的差异 ,探讨免疫漏检基因变异株的机制及对策。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BsAg常见基因突变株和野毒株表达质粒 ,分别在COS 7细胞中瞬时表达 ,定量后用常规HBsAg免疫诊断试剂盒检测 ,观察重组抗原与不同抗 HBs的结合能力。结果 T 12 6S变异与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力增高 ,G 145R ,K 141E和 2株三位点同时变异株则明显下降 ,对M 13 3T变异与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力影响不大。变异株与多克隆抗体的结合力也有变化 ,但仍能检测到大部分变异株抗原。结论 “a”抗原决定簇氨基酸的置换影响了HBsAg与抗 HBs的结合能力 ,并且氨基酸的置换位置和特性对抗原性的影响各有不同。因此 ,建议应用HBsAg多克隆抗体或开发研制“免疫逃逸突变株”的特异性抗体 ,以完善HBsAg免疫诊断试剂的抗体组成 。
- 白玉夏国良贾志远丛郁王晓黎郭敏卓詹美云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病毒免疫学试验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常见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了解我国目前常用的HBsAg检测试剂对HBVS基因突变株的检测灵敏性,减少漏检,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传播。方法构建HBsAg重组野毒株和重组变异株表达质粒,分别将重组野毒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及pSS1adr和重组变异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145Arg、pSS1ad-126Ser和pSS1adr-126Asn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转染。采用市售HBsAg ELISA检测试剂盒对细胞上清进行抗原性检测。结果野毒株HBsAg和两种126位变异株HBsAg具有较好的抗原性;145位点突变后导致HBsAg的抗原性下降。结论推测是由于145位点变异影响了“a”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了其与抗-HBs的结合能力。
- 郭敏卓伊瑶陈斯勇白玉贾志远毕胜利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