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5B07)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万康林朱沂龙江谭毓绘陈建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螺旋体
  • 4篇莱姆
  • 4篇莱姆病
  • 3篇莱姆病螺旋体
  • 1篇尿液
  • 1篇尿液标本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抗体
  • 1篇抗原
  • 1篇抗原性
  • 1篇莱姆病患者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合酶
  • 1篇分子流行病学...
  • 1篇埃希菌

机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作者

  • 3篇万康林
  • 2篇莫合塔尔
  • 2篇李红燕
  • 2篇陈建
  • 2篇谭毓绘
  • 2篇龙江
  • 2篇朱沂
  • 1篇侯学霞
  • 1篇郝琴
  • 1篇党辉
  • 1篇牛晓珊
  • 1篇阿斯亚
  • 1篇阿斯娅
  • 1篇耿震
  • 1篇曾莉萍
  • 1篇张玉涵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_(91)重组外膜蛋白C抗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国莱姆病螺旋体 PD91 重组外膜蛋白 C(r Osp C)检测莱姆病特异性抗体Ig M的效果 ,为莱姆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r Osp C经纯化、定量后 ,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检测早期莱姆病患者和莱姆病疫区工人血清 Ig M,并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检测效果。结果 用 r Osp C EL ISA和全菌蛋白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 12例早期莱姆病患者血清 Ig M,其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6 6 .7% (P>0 .0 5 ) ;r Osp C EL ISA、全菌蛋白 EL ISA检测 98份健康人血清 Ig M,特异度分别为 10 0 %和 96 .94 % (P>0 .0 5 ) ;用 r Osp C EL ISA、全菌蛋白 EL ISA和 IFA检测 2 10例莱姆病疫区工人血清 ,其阳性率分别为 5 .2 4 %、8.5 7%和 7.6 2 % ,3种检测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r Osp C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其用于我国早期莱姆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和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陈建曾莉萍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
聚合酶链法检测莱姆病患者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附17例报道)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莱姆病患者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至2006年来自新疆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临床疑似莱姆病患者17例(均有蜱暴露史和莱姆病临床证据者)和6例以前确诊并治疗后完全恢复的莱姆病患者,共23例为病例组;另选择25例非疑似莱姆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PCR方法检测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结果:①17例莱姆病患者临床表现呈多系统损害。12/17例(70.59%)为神经型(周围神经病3例,其中1例合并下肢瘀积性皮炎;游走性红斑并发莱姆脑病2例;脑膜脑炎2例;脑炎2例;脑膜炎、脑干炎和脊髓炎各1例);流感样症状2例,其中伴皮疹1例;余心脏型、精神障碍和肝病型各1例。②PCR伯氏疏螺旋体DNA检测阳性17/17例(总阳性率100%)。4例血清IFA试验伯氏疏螺旋体抗体阳性。以前确诊并治疗者6例及对照组25例尿PCR伯氏疏螺旋体DNA和血清IFA试验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均阴性。③10例完成抗生素治疗后3个月复查,9例PCR伯氏疏螺旋体DNA检测阴性(包括3例晚期莱姆病患者),1例2年复查时仍阳性;4例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复查均阴性。④早期莱姆病多采用几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结论:PCR检测尿液中伯氏疏螺旋体DNA是莱姆病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谭毓绘刘勇孙荷龙江牛晓珊于鲁海莫合塔尔阿斯亚李红燕朱沂
关键词:莱姆病聚合酶链反应尿液标本伯氏疏螺旋体
新疆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自然疫源地自然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进程及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情况。方法在2002年夏季完成的1406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2006年在上述1406人中的1390人阴性人群中,随机抽取119人,与2002年16例阳性(共计135人)为研究对象,在这两个时点收集的血清标本均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抗Borrelia burgdorferi抗体IgM和IgG,并完成莱姆病表现频率调查问卷。同时留取135份尿液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尿液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片段,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并将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2年1406份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16份,阴性1390份,阳性率为1.14%(16/1406)(16例中IgM阳性12例,IgG阳性2例,IgM、IgG均阳性者2例)。2006年上述16例抗体阳性的感染者中,有7例抗体转为阴性,阴转率为43.75%(7/16),4例由IgM阳性转为IgG阳性,IgM持续阳性5例,2002年抗体阴性的119人中,2006年有58例抗体转为阳性(IgM阳性14例,IgG阳性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阳转率为48.74%(58/119),确诊为莱姆病2例。2006年抗B.burgdorferi抗体总阳性率为49.63%(67/135)(2006年阳性58例+2002年阳性9例)。无症状IgG血清转换率为34.07%(46/135)(2002年IgM阳性转换为IgG阳性的4例+2006年IgG阳性的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其中确诊莱姆病2例);3例发展为莱姆病(2.22%)。135份尿液PCR检测,阳性22份,阳性率为16.30%(22/135)。8份PCR阳性结果测序分析显示7份为B.garinii,1份为B.afzelii基因型。结论新疆自然疫源地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自然进程较为良性,临床莱姆病少有发生。新疆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基因型主要为B.garinii,其次是B.afzelii。
谭毓绘刘勇万康林郝琴孙荷于鲁海侯学霞耿震张玉涵党辉莫合塔尔龙江阿斯娅李红燕朱沂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抗体基因型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重组OspC的鉴定和抗原性检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重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外膜蛋白C(OspC)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用于早期莱姆病诊断的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出PD91外膜蛋白C基因 ,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11D ,构建重组质粒PET 11D ospC。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用WesternBlot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OspC基因被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11D中。序列测定结果证实与国外已报道的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OspC具有强抗原性。
陈建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大肠埃希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