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5B06)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1H指数:7
- 相关作者:魏来高燕陈红松丛旭王齐欣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不同区段在HEK293T细胞内的定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HCV核心蛋白致癌机制 ,观察了HCV核心蛋白不同区段在HEK2 93T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 :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和不同长度核心蛋白区段融合表达的pEGFP_C1系列重组载体 ,对HEK2 93T细胞进行瞬时转染 ,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核心蛋白不同区段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全长核心蛋白定位于细胞质 ;核心蛋白 1~ 5 9aa区段完全定位于细胞核 ;5 0~ 14 0aa区段和 1~ 14 0aa区段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存在 ;130~ 191aa区段完全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 :核心蛋白不同区段在细胞内的定位不同 ,将导致其参与细胞调节的途径和功能的不同。
- 冯晓燕凌世淦刘荷中张贺秋宋晓国周涛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核心蛋白质类
- 中国大陆新发现丙型肝炎病毒3′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变异
- 2005年
- 目的获得全长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3′非编码区(3′UTR)cDNA,并分析一级结构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和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例1b型HCV感染者,采用半套式RT-PCR法扩增出约400bp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结果获得的全长1b型HCV3′端序列,由高变区、Poly(u)区、Poly(u/c)区及98碱基区4部分组成;首次发现终止密码子突变由TGA突变为TGG,可导致NS5B的翻译不能及时终止。结论半套式RT-PCR法可有效获得病毒基因组的全长末端序列;首次报道终止密码子突变导致NS5B区延长,3′UTR缩短。该发现对了解HCV的复制和翻译机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秦兆习丛旭蒋栋哈明昊魏来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终止密码子
- 中国HCV5′-非编码区复合酶切分型及其3b基因型序列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中国丙型肝炎病毒 (HCV)不同基因型感染分布情况 ,并对 3b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HCV5’NCR 1a、1b、2a、2b、3a、3b、4a、6a不同基因型的cDNA及 187份HCVRNA阳性样品中cDNA。A应用BHH (BsrBI、HaeⅡ、HinfI)复合内切酶消化 5′ NCRcDNA ,B应用BstUⅠ消化 ,C应用HaeⅢ消化 ,电泳检测片段大小。结果 187例HCVRNA阳性患者ABC分型结果表明 ,1b型感染率占 6 7 38% ,2a型 12 30 % ,1b/ 2a型为5 88% ,3b型 5 35 % ,2b型 3 2 1% ,2a/ 2b、1b/ 2b型各为 2 14 % ,1a型 1 0 7,6a型 0 5 4 %。 3份 3b基因型 5’ NCRA T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3株 3b型之间同源性为 99 5 4 %~ 10 0 %。其中chiKQ5 0与GI5 14 395 3a株为 96 2 8%与GI6 76 8773b株同源性为 98 6 % ,与 1a型为 93 4 9% ,与 1b型为94 88% ,与 2a型为 91 6 3% ,与 2b型为 89 30 % ,与 4a型为 95 35 % ,与 6a型为 93 4 %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分型技术既保证了RT PCR检测灵敏度 ,又具有良好的分型效果。提示 :该分型方法不仅适合中国HCV基因型检测 。
- 杜绍财孙南雄范晓峰邱国华尤鹏张永祥魏来
- 关键词:HCVB基因非编码区酶切同源性
- 2a型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区(NS5)全长克隆的构建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构建 2a型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基因 (NS) 5区全长克隆质粒。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HCVNS5A和NS5B质粒中扩增出NS5A和NS5BPCR片段 ,再采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全长NS5的cDNA片段 ,克隆后RFLP和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子。结果 融合PCR获得约 2 8kb全长NS5序列 ,同源性分析表明 :与HC J6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1 2 % ,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95 5 %。结论 利用融合PCR技术简单方便 ,利用该技术获得了 2a型HCVNS5全长序列 。
- 秦兆习陈勇金剑丛旭哈明昊魏来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克隆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疗效及预后的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
- 吴赤红田庚善徐小元于岩岩陆海英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慢性重型肝炎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 国产HC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试剂盒的溯源与单位统一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确定中国SFDA批准上市销售的国产HCV RNA扩增荧光定量试剂的量值X(copies/ml,lg)与标准物质的参考值Y(IU/ml,lg)之间的换算公式.方法用人AB型血清将WHO第二代HCV RNA国际标准品(编号:96/798)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样本7份,7份标准品的浓度分别为100 000、50 000、25 000、10 000、5 000、2 500、1 000 IU/ml.采用国内3种HCV RNA荧光定量试剂的2个不同的批次检测这7份不同浓度范围的标准品,每个批次重复测定4次.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HCV RNA荧光定量试剂盒的量值X与标准品参考值Y之间的关系,试剂A:Y=0.902 0 X+0.284 9,R2=0.953 3,P<0.01,n=56;试剂B:Y=0.875 7 X+0.562 4,R2=0.956 5,P<0.01,n=56;试剂C:Y=0.843 8 X+0.560 5,R2=0.945 8,P<0.01,n=56.结论 3种试剂的量值与标准品参考值之间的换算公式不同,提示3种试剂的量值应进行更严格的溯源.3种试剂的换算公式能将其量值初步标准化,使不同试剂的量值之间具有可比性,为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初步提供统一的HCV RNA载量检测标准.
- 饶慧瑛季颖朱凌王江华刘峰魏来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聚合酶链反应
- 丙型肝炎病毒3′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变异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3'非编码区(3'UTR)一级结构的变异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b型HCV感染者,采用半套式RT-PCR法扩增出约400 bp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结果获得了全长1b型HCV 3'端序列,发现终止密码子存在两种突变,由TGA突变为TAA或TGG,从而丧失了终止密码子功能,可导致NS5B的翻译不能及时终止。结论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终止密码子存在多种突变,其中TGG突变可导致NS5B区延长,3'UTR缩短;该发现对了解HCV的复制和翻译机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秦兆习丛旭蒋栋哈明昊魏来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被引量:38
- 2006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情况,并探讨HCVRNA含量、HCV基因型、肝硬化发生率、干扰素治疗应答率、年龄、性别及肝功能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1)6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20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8.9%(20/69),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4.3%(3/69,P<0.05);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100%(P<0.05)。(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阴性、阳性组之间HCVRNA含量、HCV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77.8%)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应答率(51.2%,P<0.05)。(4)自身抗体在年龄长者中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无关。(5)自身抗体阳性组肝硬化发生率(80%)高于阴性组(46.9%,P<0.05)。(6)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191U/L±89U/Lvs113U/L±69U/L,169U/L±80U/Lvs98U/L±62U/L,78μmol/L±50μmol/Lvs51μmol/L±30μmol/L,200g/L±80g/Lvs160g/L±70g/L,均P<0.05)。结论HCV感染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肝硬化和年龄明显有关,检测其自身抗体及其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 吴赤红徐小元田庚善于岩岩
- 关键词:自身抗体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过程中准种的构成变化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自然阴转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 ,对未接受过治疗的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 4例自然阴转者前后 10年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核心 (C)区与包膜 2 (E2 )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结果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10年前后血清HCVC区和其中 2名患者E2区准种群体组内与组间遗传距离没有明显差异。与自然阴转者相比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CVC区和E2区准种群体组内平均遗传距离较大。在同一患者体内HCVE2区准种群体组内遗传距离比C区组内遗传距离大 ,且二者遗传距离大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rs=0 .80 95 )。结论 在丙型肝炎疾病的自然病程中HCV准种构成可长期保持稳定 ;HCV准种遗传变异度大小可能与丙型肝炎疾病的转归相关。
- 王齐欣魏来高燕陈志军孙德贵蒋栋徐小元陈红松王宇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自然过程分子克隆基因扩增
- 免疫活性细胞回输造成丙型肝炎病毒准种构成一过性改变
- 2003年
- 观察持续性感染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及其在增强的免疫压力下的变化规律。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4例接受自体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中的HCVC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HCV病毒池中均以遗传密切相关的优势准种群为主,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4例中有3名患者血清HCV准种构成发生了一过性改变,优势准群被弱势准群替代。随后其中两例的准种构成又回复到细胞回输前的状态,另一例则形成了新的优势毒株群,第四例患者在全部随访期内准种构成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持续性感染的HCV准种构成是处于与机体免疫压力平衡的较稳定状态,且多以一个遗传密切相关的准种群为优势群体,在受到增强的免疫压力时,这种构成的平衡被打破,HCV的准种构成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导毒株的规律性变化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但随时间推移,初始状态的准种构成还可回复。
- 王齐欣陈红松丛旭费然高燕孙婧魏来王宇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