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840011)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卢国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社会距离
  • 1篇社会融合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市民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流动儿童
  • 1篇民工
  • 1篇聚居
  • 1篇个案
  • 1篇个案研究
  • 1篇城市流动儿童
  • 1篇城市农民工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2篇卢国显

传媒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空间隔离与集中化生存方式: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统计分析发现,的确存在城市农民工自愿性隔离现象。一方面,农民工在择业的时候,往往采取集中化就业行为,来自同一籍贯的农民工在某一行业"裹窝"就业;另一方面,同乡农民工在居住方式上也采取聚居形态。统计数据证实了隔离与社会距离的相关性,聚居和集中化就业现象是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产生的重要原因。数据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的就业和居住方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喜欢采取集中化的生存方式,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这种取向比较少。农民工的集中化生存方式一方面为城市农民工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影响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在治理方式上,城市政府应该秉持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疏导为主的政策,一方面为城市农民工提供各种服务,以安定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工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
卢国显
关键词:社会距离农民工聚居社会治理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与政策取向:一个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调查结果显示,57%的流动儿童的同学关系比较融洽,36%的流动儿童的同学关系不好,7%的流动儿童的同学关系一般。大部分在公立学校就学的流动儿童的同学关系比较融洽,与城市当地学生的关系也比较好,但也有部分流动儿童有自卑感、孤僻感和受歧视感。同质交往是公立学校就学流动儿童的交往特征,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同为流动儿童性质的同学和邻居。在私立学校就学的流动儿童内部整合程度较高,出现了程度较高的文化融合。但是,这个群体的流动儿童很容易与城市当地儿童发生冲突。调查结果证实了家庭经济地位、文化差异和空间隔离对社会融合的影响。
卢国显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社会距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